研究发现,健康应用和可穿戴设备帮不了低收入群体

最缺乏数字技术支持的群体往往最需要这种支持 。
从健身应用到智能手表再到体感游戏 , 我们可能习惯了各种关于健康的数字设备或应用 , 它们使得锻炼成为一件既随身又有乐趣的事情 。
这些「数字健康工具」 , 通常被认为是缩小「健康不平等」的方法 , 因为它们可以将健康干预措施打包成更便宜、更易于分发的形式 , 拉低了运动健身的参与门槛 。
然而 , 一项关于数字健康工具的研究表明 , 健康应用和可穿戴设备只会帮助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提高身体活动水平 , 它们帮不了低收入阶层 。
这项研究并非亲身投入单个项目 , 而是运用了「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 对多个相关研究的结果加以分析和总结 。
研究团队选取了 19 项用英文发表的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对象 , 这些研究成果分布在1990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间 , 涵盖了多种数字健康工具 , 如短信、电子邮件、网站、可穿戴计步器、移动应用程序 。
他们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数字健康工具是否有效促进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身体活动;数字健康工具是否对较高和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具有同等益处;数字健康工具的数量或类型是否与干预效果有关 。
研究结果是 , 无论哪种数字健康工具 , 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都没有显示出等效功效 。 对于前者 , 没有证据表明数字干预是有效的;对于后者 , 相同干预确实表明了有效性 。
也就是说 , 数字健康干预最终会扩大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 , 加剧数字鸿沟 。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了互联网 , 最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 95% , 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0》显示 , 全球普及率约为 60% 。
但即使两种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都能接触数字健康工具 , 这些工具也不一定能缩小健康差距 。 研究团队针对这一种情况提出了几种原因 。
首先 ,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往往具有较低的电子健康素养 , 这意味着他们较少使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 , 也无法有效应用数字健康工具 。
其次 , 富裕消费者有更多的资源和空闲 , 身处更友好的社会和物理环境 , 更可能具备做出改变的能力、机会和动力;而贫穷消费者没有时间做数字健康工具建议的事情 。
再者 ,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 app 等数字健康工具 , 是为拥有更多资金、受过更多教育的人而设计的——「大多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健康公司的目标是赚钱 , 他们的重点往往是最喜欢购买他们产品的客户」 。
事实上 , 研究团队将「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作为变量 , 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以上所有原因 。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的背后 , 就是教育、收入以及获得医疗、护理和健康信息方面的差异 。
可能以上所有结果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 但聚焦于某一个小问题是有意义的——它能够更加具体地看到人的境况 , 并且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
身体锻炼可为个人带来多种健康益处 , 而对于更广泛的人群来说 , 它是一种「减轻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策略 。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 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身体活动水平 , 每年可以防止 500 万人过早死亡 , 并降低患结肠癌、乳腺癌、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与此同时 , 缺乏身体活动对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造成的损失为 540 亿美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