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 。 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 。 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安陆(公元727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 。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 。 次年春天返返安陆不久,就移家东鲁 。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年)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 。 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竹溪六逸 。 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 。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 。
四、在长安(742-744年)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没有正式的官职 。 他以经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 。 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开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终於蒙谗出京 。 春风得意,不啻昙花一现 。 可惜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在这里开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对当时日趋朽没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认识,他搜罗了大量的诗歌素材,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内容 。
五、离开长安到长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南北,他从梁宋、齐鲁而幽燕,又多次来往会稽、金陵、宜城之间 。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两人又一起和高适,李邑等诗人和大书法家登山临水,诗酒往还 。 安禄山乱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辗转溧阳、剡中,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避居庐山屏风,碰上永王璘过浔阳,相邀参加幕府 。 次年,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永王违抗肃宗的诏命东巡,兵败丹阳,他受到牵累,下浔阳狱,定罪长流夜郎;以五十七岁的垂暮之年,抛别妻子,独冒洞庭三峡的险恶风涛,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长道路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当涂(758-762年)
李白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东还,在江夏、巴陵、
衡阳李白的生平事迹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旧彰明县青莲乡 。
二、循江东游到离开安陆(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目的就是访道、求友和游览山水 。 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国,辞亲远游」,是很有抱负的 。 他离开长江三峡东下,经荆门、江夏、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其间曾与孟浩然相遇;又从临汝到安陆(公元727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 。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应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 。 次年春天返返安陆不久,就移家东鲁 。
三、移家东鲁到离南陵入长安(736-742年)
李白从安陆移居山东,在任城安家 。 又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五人时时酣饮,号称竹溪六逸 。 其间曾回汉、襄一次,并且北游东都、南阳,返东鲁不久,又南下吴越,遇到道士吴筠 。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 。
- 自命题作文600字 优秀命题作文600字
- 读懂四季初中作文600字 初中作文600字四篇
- 初三作文素材摘抄大全 初三作文素材摘抄大全
- 三年级优秀满分作文300字吃年饭 三年级优秀满分作文300字
- 作文大全300 优秀作文300字大全
- 小学生作文辅导网课排行 小学生作文辅导网课
-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大全 三年级作文大全
- 三年级写一篇这儿真美100字 三年级写一篇这儿真美
- 初二优秀满分作文800字 初二优秀满分作文
- 四年级作文大全 七年级满分作文600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