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ro地库“爆炸”,混动车也不安全了( 二 )


而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原因相对复杂 , 包括针刺、挤压、短路等 ,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 , 外部环境过高、电池进水、电控系统故障、充电电压过高等 , 都可能带来这一问题 。
由于动力电池内部构造大多为串联 , 因此理论上容量较小的电池的确不容易短路 。 但实际上 , 当遭遇针刺、挤压等情况时 , 无论电池容量大或小 , 都会造成“起火爆炸”的危险 。 无论纯电还是插电混动 , 对电池自身安全性 , 乃至整车设计上的高要求并无二致 。
虽然有关报道较多 , 但在专家看来 , 电动车不安全、燃油车比电动车安全等说法并不成立 。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 , 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率为0.9-1.2次/万辆 , 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万分之0.26 , 低于燃油车2-4次/万辆的水平 。 ”孙逢春介绍到 。
以特斯拉为例 , 根据美国消防协会统计 , 在美国的电动车起火事件中 , 特斯拉发生事故的次数最高 。 2012至2019 年间 , 在全美车辆起火事件中 , 特斯拉平均行驶2.8亿多公里才会发生一次起火事故 , 而燃油车则是每3千万公里一次 。
锂离子电池发生燃烧爆炸的根源在于电池热失控 , 这也是电池厂商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 此次发生事故的比亚迪秦Pro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 , 尽管比亚迪曾宣称“15年电池0事故” , 但近年来还是发生了多起起火事件 。
今年4月份 , 比亚迪宣布旗下的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 , 其中 , 旗下的秦PLUS EV就已经搭载了自家的刀片电池 。 当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说:“从今天起 , 比亚迪全系纯电动车型将全部换装刀片电池 , 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 。 ”不难看出 , 电池的安全性是比亚迪反复对外强调的重要特性 , 官方原话称 , 刀片电池彻底摆脱了传统动力电池可能会发生的“热失控”的噩梦 。

比亚迪秦Pro地库“爆炸”,混动车也不安全了

文章插图

但刀片电池并未做王传福口中的“安全不燃烧” 。 2021年7月 , 一家汽车媒体公开了比亚迪汉EV(搭载刀片电池)和另一台电动车的对撞实验视频 , 结果汉EV在试验后数小时内发生自燃 。
除了电池原因 , 新能源汽车遭到碰撞后 , 如果撞击对电池的结构进行破坏 , 也容易发生起火 , 而碰撞导致起火的比例为21% 。 这和燃油车被撞后 , 油箱漏油发生起火是同样的道理 。
业内人士认为 , 本次起火的比亚迪车辆当时在车库处于静止状态 , 并未遭到外力撞击 , 突然发生起火可能与其电池技术有关 。 与其他新能源车企不同 , 比亚迪的电池一直是自产自销 , 旗下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以及刀片电池一直是自供状态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今年10月份 , 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量为8.9万辆 , 同比增长90.9% , 环比增长12.5% , 其中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万辆 , 同比增长262.9% 。 而在这其中 , 秦系列车型10月销量为2.8万辆 , 是比亚迪的销冠车系 。
与此同时 , DM系列车型10月销量达到了3.9万辆 , 销量几乎和EV车型不分伯仲 。 极具性价比的优势让部分DM车型一车难求 。 在e平台3.0发布会现场 , 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表示 , 目前DM-i系列车型由于产能有限 , 导致消费者排队等车 , 四季度会有所改善 。 部分消费者吐槽 , 提车时间都排到两个月后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