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穴位 冶痛症调经络( 二 )


6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 。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 。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可灸 。
配伍: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
7京骨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 。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可灸 。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
8太溪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 。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 。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可灸 。
配伍: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 。阳痿,肾虚腰痛 。
9大陵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 。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 。
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可灸 。
配伍: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
10阳池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 。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 。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可灸 。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
11丘墟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 。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 。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
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 。
配伍: 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
12太冲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 。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