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题王,史上最难的数学题



“音体”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多门学科 。 在出版社工作的萧中残漏说 , 他当过几年老师 , 也当过几年义务教辅的出版者 。 他说 , 互联网热传的“负面问题”多安排在初、小学(尤其是小学)同步教具的课外练习中 。 “有这些问题的辅导书 , 大多以拓展孩子思维和智力为噱头 , 介绍他们的负面问题 。 ”南京拉萨路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查女士说 , 她遇到过学生问类似的“负面问题” 。 有些解题方法过于夸张 , 老师觉得“吃多了” 。 南京拉萨路小学葛老师直言 , “阴题”根本没有教学意义 , 她也不提倡小学生做太多这种不寻常的数学题 。 以“钻石问题”为例 。 葛老师说这是一个图的问题 , 正确的求解方法必须从一个图转化为一个或多个图 , 只有图的特征在其中 , 才能称为图的问题 。 用“一”回答不是训练所谓的“逆向思维” , 而是恶化话题 , 是一种偷换概念 。
       葛老师认为 , 经常做“否定题”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执念 。 “正规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 我们经常花两节课谈论一个问题 , 以便告诉学生如何解决它 。 循序渐进 ,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 就像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 ,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接受知识、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 虽然需要提前开发 , 但还是需要循序渐进 , 日积月累 , 不能过度开发 。 ”葛老师认为“阴题”过于抽象 ,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 反而容易误导孩子 。 一个小学奥数题在网上流传 , 离奇的解题方法让大量网友称之为“阴险” 。


八根火柴排列成两颗钻石 , 其中只有两颗可以移动 。 如何把两颗钻石变成一颗?a:将其中一颗钻石下部的两个火柴移动 , 换成“1”和“1” , 一起念成“1” 。 网络上被数十万网友评论转发的“一”负面问题 , 来自学习与思考网校网站 。 在一段名为《小学数学同步满分课例题讲解》的视频中 , 一位名叫崔的男老师站在屏幕前 , 身后的电子黑板上写着“每周否定题” 。 视频中 , 崔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解一道语文题来解一道数学题 。 视频的最后 , 崔老师忍不住笑了 。 看完这段视频 , 很多网友评论提问者太“阴险” , 题目也被网友戏称为“刁蛮”数学题 。
【阴题王,史上最难的数学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