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跌落过谷底的快手,似乎找到它自己的节奏了

一家处于激烈进化中的公司 。
文 | 刘丹如 编 | 张信宇
尽管仍旧没有涨回发行价, 但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 快手的“水逆”似乎有了退散的趋势 。
首先是总营收数据达到了 205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34% 。 得益于流量和收入结构的继续调整, 快手增幅度最大的是商业化, 在广告行业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 增速仍有76%,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到109亿元;曾经撑起快手收入的直播占比继续后撤, 收入同比下降3%至77亿元, 但环比增长7.4%;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取得收入19亿元, 同比增长53% 。 第三季度净亏损70.9亿元, 低于市场预估的86.3亿元 。
在用户数据方面, 快手三季度DAU 达到3.204亿, MAU达5.729亿, 单季增长都达到了快手自去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
此次财报发布的电话会上, 不久前刚上任的CEO程一笑, 和董事长宿华一起回答了前段时间快手股价大跌时, 外界关于快手销售费率过高、组织架构调整、海外业务以及电商业务等核心问题 。
而对于此次的业绩增长, 分析师用“强劲”来形容, 财报发布后的交易日, 快手股价回升5%, 目前达到了97.85港元每股, 距离重回115港元的发行价已经不远 。
久谦咨询的分析师陈晨告诉36氪:“现在是快手业绩向上的拐点, 反映在财报上就是亏损减少、销售费用降低, 优先做好商业变现, 整体发展符合它商业化变现的一个调整方向 。 ”
上市以来, 快手在组织管理、商业变现效率等方面都遇到了较大的挑战, 上市之初“短视频第一股”的光环反而成为其不堪盛名的负担, 但在市场调低了对其的预期后, 此次业绩回温, 又让人们找到一个重新审视快手商业价值的机会 。
不过分乐观, 也不被股价波动所影响, 快手此次业绩回温究竟是其组织架构与战略调整后的整体性进化, 还是一时回春?
内容供给与商业化红利关于此次业绩中用户和时长数据的增长, CEO程一笑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我们不断提供更多内容、商品、服务, 同时, 针对公私域的不同特点, 我们也在持续提升分发效率, 更好的将内容价值和用户匹配, 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和幸福感 。 。 ”
从内容供给的角度来看, 今年以来快手一直在不断扩大内容品类, 大的投入包括增加对创作者的激励、高价引入CBA、奥运会、冬奥会等版权, 增加在体育、娱乐、财经、二次元等垂直领域的投入, 此前快手被传25亿拿下奥运会版权也足以看出快手为拓宽内容消费侧的丰富度所付出的代价 。
洞见研究所发表一份报告, 报告认为内容品类扩张使快手用户在线时长明显增加, 因此得出了内容品类扩充, 用户时长、留存率提高, 进而提高用户生命使用时长, 进而推高股价, 这套公式验证方法同样适用于B站、微博 。
但市场也不乏对于短视频平台开始走上内容采买路线的担忧 。 快手和B站都以内容社区起家, 也因此早期获客成本偏低, 但随着这两家公司纷纷开始“破圈”, 尤其快手和其竞争对手抖音的用户数越来越重叠, 产品形态和内容消费方式日益趋同, 这就使得内容采买、尤其是版权内容和独家内容的制作也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一项较大的投入 。
好在快手仍处于增长阶段, 其内容品类的扩充和垂直化运营带来的收益比较可观, 由此也能推导出快手仍旧持续在内容侧不断的进行深耕, 逐步实现其日活4亿的目标 。
快手此次财报最大的亮点商业化, 但大的行业背景却是广告行业整体受行业监管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
据App Growing数据, 2021年Q3全网广告投放量3600万条, 投放量出现明显下滑, 从7月的1700万条下降至9月的不到1000万条 。 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公司的广告增速纷纷达到了历史新低, 即使是增长势头最猛的字节跳动, 在第三季度广告收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停滞情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