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十条技巧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技巧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 , 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 。 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 , 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 , 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 ,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 让大家知道 , 或者用嘴说 , 或者用笔写 。 阅读和写作 , 吸收和表达 , 一个是进 , 从外到内 , 一个是出 , 从内到外 。 这两件事 ,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 。 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 老师教得好 , 学生读得好 , 才写得好 。 ”因此 , 不难看出 , 在语文教学中 , 既要让学生读书 , 又要教学生作文 。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 , 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 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 , 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 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 , 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 。 在实际教学中 , 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 。 阅读是理解吸收 , 写作是理解表达 。 只有吸收得充分 , 表达才更加有力 。 因此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基于这一认识 , 在阅读教学中 , 要依照大纲的要求 , 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 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 , 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 , 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 , 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 , 准确地调用词句 , 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 ,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 , 掌握积累的方法 , 指导多读多背 , 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 , 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 , 直到能背诵下来 , 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 指导摘录词句 , 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 , 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 , 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 指导读读写写 , 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 , 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 , 或几个精美的词句 , 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 。 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 , 最好能默写下来 。 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 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 。 ”因此 , 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 。 根据教材特点 ,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 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 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 , 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 , 有本之木 , 而不是孤立的 , 效果才是显著的 。 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 , 相得益彰 , 读写分离 , 两败俱伤 。 ”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 可进行模仿说写 , 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 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 , 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 , 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 。 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 。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 , 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 , 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 。 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 。 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 , 同学们回忆一下 , 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 , 看得我眼花缭乱 。 生:每年秋天 , 金水湖都要举办菊展 。 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 我看得眼花缭乱 。 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 , 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 , 学生有例可仿 , 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 , 逐渐克服畏难心理 , 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 。 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 , 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 , 笔者认为 , 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 。 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 , 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 , 切忌揠苗助长 。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 , 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 , 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 , 能把片断写具体 , 写清楚 。 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 , 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 , 读写结合 , 训练结合 。 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 。 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 , 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 (1)连续结构段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 , 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 , 在写作中经常用到 。 《师生情》《大海的歌》《手术台就是阵地》《做风车的故事》《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 , 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 , 可安排仿写训练 , 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 , 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 , 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 , 接着安排好顺序 , 明确先写什么 , 后写什么 , 哪层要写具体 , 写好还要检查 , 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 , 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 。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 , 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 。 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 , 可采用并列结构段 。 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 , 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 (3)总分结构段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 。 指导学生仿写时 , 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 , 让学生围绕总起句 , 写分述部分 。 例:①奶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刺渭 。 ②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啊!(4)概括与具体结构段是指段里的两层意思表明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 。 一般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先概括写 , 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 , 后概括写 , 如《一定要争气》中的一段:第二学期 , 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 每天天没亮 , 他就悄悄起床 , 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 夜里 , 同学们都睡了 , 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 。 值班老师发现了 , 关上路灯 , 叫他进屋睡觉 。 他趁老师不注意 , 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 。 这一段话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 先概括地写童第周在第二学期更加发愤学习 , 接着具体地写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 。 三年级一共安排了几次作文训练 , 每次都有把“内容写具体”的要求 。 教师要针对这要求 , 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 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断 , 再要求学生仿写 , 把一段话写具体 。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 , 练习说、写新的内容 。 《翠岛》《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 , 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 , 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曼谷的小象》《艰苦的岁月》这些课文里有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 , 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 ,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 , 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小摄影师》《爬天都峰》《“你们想错了”》《手术台就是阵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 , 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 4.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 。 《小摄影师》《师生情》可让学生续写 , 《古诗二首》《瀑布》可让学生改写 ,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 , 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 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