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疫情防控能否迎来“转折点”?
进入11月份 , 新冠“特效药”曙光初现 。 各种利好消息纷至沓来 。
其中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在国内外相继获得突破性进展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近两年时间 。 期间 , 新冠病毒变异次数增多、变异株在很多国家流行 , 这让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势难以预估 。 尽管新冠疫苗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防控了局面 , 但随着时间的拉长 , 人们对新冠病毒有效药物的需求却愈加变得迫切 。
近日 , 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合作研发的新冠药物BRII-196和BRII-198联合用药临床Ⅲ期已揭盲 , 给药组在治疗28天后实现零死亡 。 此消息一公布即引起社会对新冠特效药研发进展的关注 。
此外 , 新冠特效药的研发进展也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 , 甚至诞生了一批新冠特效药概念股 , 相关药企的热度也一再高涨 , 疫情防控“新战场”随之开启 。
新冠特效药上市在即 , 2022年疫情防控能否迎来“转折点”?
瞄准12月上市近期 , 国内外多款新冠治疗药物公布最新进展 。 国际方面 , 辉瑞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已经在美国申请紧急使用授权;默沙东的莫努匹韦已在英国获批 , 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新冠口服抗病毒药 。
中新经纬统计 , 国内新冠药物治疗涉及BRII-196和BRII-198中和抗体联合疗法、DXP604、SCTA01、中和抗体JS016等药物 , 其中最快有望12月上市 。 相关企业涉及腾盛博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君实生物、开拓药业、绿叶制药等 。

文章插图
【深度 | 中国新冠特效药研发冲刺:业内透露关键进展】其中 , 针对抗体药物的产能 , 君实生物对中新经纬透露 , 中国使用的相关药物由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进行生产 , 该基地总产能达到3万升 , 海外由君实生物的合作伙伴美国礼来制药公司负责供药 , 其已在今年年初与安进公司签订协议 , 对双抗体疗法用药进行合作生产 。 目前 , 双抗体疗法已获得全球多个国家的采购订单 , 但售价方面暂未披露 。
三条研发路线据公开报道 , 目前中国新冠病毒有效用药的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展开 。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 目前(新冠特效药)的主流研发方向为中和抗体药物与小分子药物 。
据悉 , 中和抗体是大分子药物 , 其呈现形式为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 小分子药物又分口服药物与静脉注射药物 , 大家更关注的是小分子口服药物 。
中和抗体药物研发速度快 , 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更长 , 但实际运用起来并不方便 。 丁胜告诉中新经纬 , 中和抗体药物开发难度与风险相对较低 , 且抗体单次注射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更长 , 可以有效地用于特定的场景 , 如接种疫苗效果不明显的高风险人群保护性长期用药 。
但对于抗体药物的缺点 , 丁胜也指出 , 抗体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 , 使用不便 , 而且病毒产生针对抗体的耐药突变可能性更大 , 可以使抗体药物失效 。
- 微信、支付宝被虚晃一枪?
- “中国芯”数字货币钱包已通过相关测试
- 【31家企业31个项目】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经典案例发布!
- 阿里云与泰森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 最新新冠变异株能否将德尔塔赶下舞台?病毒学专家说还不一定
- 中国国航宠物托运有什么规定
- 拉闸限电会影响中国双碳进程吗?
- 中国电子集团总部将在 12 月迁至广东深圳
- 中国乐器难度排行榜 乐器难度排行榜
- 中国首个《最具出海潜力游戏榜》正式启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