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感染事件-助产士护理不良事件

每经编辑:孙志成,易启江
 
疫情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新生儿出生数量大幅下降 。如在2020年,美国的生育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法国在当年出生的人口数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少的 。
 
但世界上有一个角落例外,就是北欧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不但在疫情期间继续生孩子,甚至还迎来婴儿潮 。
 
据《国家地理杂志》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芬兰的出生人数增长7%,丹麦和挪威的出生人数分别增长3%和5%,瑞典增加1% 。最努力的是冰岛,2021年第二季出生人数比正常情况高16.5%,为了迎接明年更高的出生率,现在冰岛还在设法提高产科病房的容量 。

助产士感染事件-助产士护理不良事件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0681566
 
冰岛“婴儿潮”挤爆产房
 
据第一财经,2021年夏天,冰岛大量婴儿出生,医护人员严重不足 。冰岛不得不从德国、波兰,甚至远到澳大利亚招募助产士,不过人手还是不够用用,最终只能将已经退休甚至70多岁高龄的助产士召回应急 。不过每个月都有那么几次,因为产科的病床数严重不足,医生只能将急需生产的妇女推进急诊室分娩 。
 
一位母亲在为她1岁孩子找白天的托育机构时犯了愁,先后找了28家托儿所,才觅得一个空位 。对于未来幼儿园怎么解决,她说:“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这是所有孩子都要面临的问题 。”
 
类似的情况也在芬兰发生 。奥地利维也纳人口研究所的研究员库博特卡说:“就是从疫情开始后,芬兰生育率在持续增长 。”
 
生活在挪威的华人学者、同样也是孩子母亲的张女士向第一财经表示,对于这一结果,她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在她看来,主要是因为北欧国家有社会福利兜底,疫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因为疫情导致在家办公,属于个人的时间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育率 。
 
北欧国家采取大量措施补贴生育
 
为了鼓励生育,包括北欧国家在内的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政策标配主要包括经济补贴、税收优惠、假期支持和社会抚育等 。
 
据新华社《瞭望》周刊,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曾撰文,作为生育“优等生”的瑞典、丹麦等国的相关政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政府主导的福利政策体系不仅普惠国民,而且足够慷慨 。
 
在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的国民福利体系中,具有鼓励生育作用的家庭福利政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普惠性来看,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18岁以下的均可获得政府补贴;从公共性来看,它们以公立托育机构为主来解决托幼问题;从慷慨度来看,这些国家的家庭福利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始终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
 
瑞典、挪威、丹麦等国的政府学前教育补贴不仅涵盖3~6岁儿童,也包括1~2岁儿童,形成了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最大程度地帮助了母亲重返就业岗位 。
 
2、深入人心的中立性别观念在生育和养育环节得到了体现 。
 
北欧的性别平等观念被认为是其保持稳定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布父亲配额育儿假的国家,只要父亲在孩子出生前的10个月中至少工作6个月,就享有休育儿假的权利,父母共享49~59周的带薪育儿假,其中10周的父亲配额育儿假不可转让给母亲 。
 
瑞典的父亲休育儿假还会得到额外的“性别平等奖励” 。挪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父亲使用育儿假的比例持续上升,照料子女和家务劳动的时间也呈上升趋势,这与生育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