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 盾安环境虽然有自己的现实问题和潜在的危机, 但也不至于山穷水尽 。 就像一台还能正常运转的新能源引擎一样 。
2困在空调里的格力自9月1日格力花费18亿元收购银隆30.4%的股份再到11月格力花费30亿元收购盾安环境37.78%的股份以来, 格力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投入48亿元了 。 做空调起家的格力, 为什么这么急于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发呢?在谈原因前, 我们先了解以下格力的近况 。
我们用格力2021年中报的数据来做解释 。 整个上半年, 格力的总营收达到920.11亿元, 同比增长30.32%;总利润达109.76亿元, 同比增长42.62%;归母净利润94.57亿元, 同比增长48.64% 。 空调业务依旧是格力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上半年格力空调收入671.94亿元, 占总营收的73.79%, 同比增长了62.57%;而其他业务情况就不乐观了, 生活家电收入22.1亿元, 同比下降0.38%;智能装备收入1.98亿元, 同比下降5.44%……空调业务为格力撑起了一片天 。
只不过, 这么大的企业倘若把鸡蛋都放在空调制造销售这一个篮子中未免也太危险了 。 格力就像温水里的青蛙, 虽然这个青蛙明白自己的尴尬处境, 并且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打破行业的“次元壁”,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好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力与银隆的纷扰, 在银隆新能源被格力收购之前, 2016董明珠就盯上了银隆, 但是当时由于技术不成熟、市场前景太模糊等原因, 董明珠并未能够说服董事会出钱投资, 只能股东其他大企业, 以自己的名义出钱投资银隆 。 虽然后来市场证明了董明珠的眼光是对的, 可是银隆的董事长魏银仓却卷款出逃, “骗走了”董明珠的26亿投资, 这不仅给格力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也让格力进军造车领域的计划遭受了严重的干扰 。
接下来我们回到正题, 谈谈原因:
第一, 基本盘不稳 。
格力的基本盘毫无疑问是空调制造及销售业务 。 不过, 这个基本盘也不稳定了, 可以用“业务单一且业绩乏力”来概括 。
根据wind数据, 格力的总市值较顶峰已经缩水了超过1300亿元, 在白色家电领域, 截止到截稿日期, 格力电器11月25日的总市值为2110亿元, 同时海尔智家的总市值为2572亿元, 美的集团的总市值为4842亿元, 丢掉了“万年老二”的市场低位 。
另外, 笔者比对了三家的三季报, 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和存货周转率方面, 格力的数据全面落后于海尔和美的, 相比于多元化发展的海尔和美的, 格力业务单一、竞争力有限的影响显现出来了 。 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丢失, 格力的空调业务也最终会遭到反噬 。
第二, 行业的不景气 。
【格力“铁娘子”变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摔碎了就真的没有了 。 根据《中国空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 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空调零售市场销量为1139万台, 同比下降10.1%, 销售额为374亿元, 同比降低4.3% 。
去年也是大致如此, 根据根据产业在线的统计, 2020年空调和制冷全行业规模5656亿元, 同比下降9.5% 。 前瞻产业研究院也指出, 从2017年开始, 我国空调行业开始进入“低增长时代”, 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空调保有量已达新高, 城市市场基本饱和, 农村市场虽有增量但难以支撑大盘;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使得伴随房地产市场的空调市场也受很大的影响 。 两大因素使得空调市场整体陷入低活力阶段, 并且渐渐地由增量阶段向存量阶段转移 。
通过对格力近况、行业背景的大致介绍, 可以看出, 格力确实是暂时被“困”在了空调这一个领域之中, 但是这种“困”并不是格力自身的问题 。 格力不是不想多元发展, 也不是意识的太晚, 而是在具体投资上“脸太黑”了, 这就导致了格力没有跟上市场同行们行动的尴尬现实 。
- “买番鬼才”无番可播:快手会放弃A站吗?
- 热搜第一,董明珠22岁“接班人”一周涨粉90万,曾是MCN签约红人?格力火速注册相关商标
- 装修遇见邻居挖墙角,找其理论却被怼:“我又没挖你家的!”
- 频繁摘到“最丑狗”荣誉——中国冠毛犬
- 一元钱寻找爱情,“盲盒丘比特”靠谱吗?
- “真快乐”APP古风变装挑战谁家姑娘罗衣飘飘
- 利欧投资马斯克“闹剧”背后:互联网毛利率比纸薄,利润被绑架
- 她把新房晒到网上,装修效果很简洁,却因衣柜里面装厕所“火”了
- 古筝+潮流,是什么让文化“破壁出圈”?
- 股价重挫近50%,“OK镜之王”还OK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