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铁娘子”变了( 三 )


3为时已晚?针对格力收购盾安的事件, 许多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 。 这些质疑大多源于三花智控董秘的言论:格力与盾安为时已晚, 一方面, 新能源车的发展已有10多年, 经历许多波折, 最近三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到上个月为止数据表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20%, 这时候才开始进入, 明显已晚;另一方面, 格力+盾安这一组合, 既造空调、造车, 又做关键配件, 对格力不一定, 但对盾安而言危害很大, 将极大限制它的发展范围, 大概率会沦为母公司的内部供货商 。
笔者的观点与之不同, 笔者认为, 这次的收购, 于格力、于盾安也许都是利大于弊 。
先说格力能给盾安带来什么 。
前文已经提到了, 盾安的问题, 一个是赚不来钱, 一个是债台高筑 。 说白了就是经营能力不行, 而经营能力是格力的强项, 还是用ROE来说, 相比于盾安-24.3%的惨淡数据, 格力的数据能够保持在20%甚至30%以上 。 加入格力后, 盾安的问题多少会得到缓解, 一旦问题缓解, 有了钱的盾安加上自身的技术优势, 日子起码不会像被收购前紧巴巴的了 。 这点, 可以从股价方面看出来, 截止结稿时, 盾安环境股价已经大涨约5%, 优于行业预期, 市场对于盾安环境开始逐渐看好 。
再来说盾安能给格力带来什么 。
第一, 横向拓展、多元布局, 走向新能源 。 这是属于两家企业优势互补的部分, 也是格力收购盾安的主要原因 。 回顾盾安的业务组成, 盾安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有自己的独到技术, 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与多家新能源车企建立了商业合作, 格力的收购将帮助其快速跨过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阶段, 能够尽快地追赶同行们的步伐;
第二, 纵向完善, 上下一体, 稳住基本盘 。 这是属于两家企业业务协同的部分 。 前文已经写到了, 盾安环境在上游空调配件领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不仅自身同格力形成同业竞争, 同时还为其他的竞争对手提供零配件 。 因此格力的收购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 。 同时, 收购了注重上游配件生产的盾安之后, 可以融合吸收其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 配合其经营优势, 向丢失的市场再度发出索求 。 同时, 有了盾安的技术加持, 格力便可以将在空调研发中心投入的部分资金拿出来用作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 也算是践行了格力一以贯之的“技术先行”的拓展思维 。
当前, 新能源赛道大火, 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想凭借自己的优势加入这场饭局分一杯羹, 相比于同行, 格力的步子是慢了一些, 不过, 市场竞争可不分先来后到 。 笔者认为, 新能源市场的未来是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的, 格力+银隆+盾安的技术导向型模式, 虽然慢一点, 但是好饭永远不怕晚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视财经”(ID:yishicaijing), 作者:灼华, 编辑:西贝,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