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二 )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文章插图

赛道前景广阔促使了禾赛科技加紧步伐 , 很快公司于2016年10月正式发布了第一款32线激光雷达 。 紧接着 , 在2017年4月 , 禾赛科技推出新款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 , 凭借着测距远、精度高、抗震性好、耐高低温 , 打破了国外同档次产品的垄断 。 随后又在2019年发布了激光雷达产品“PandarGT 3.0” , 其中使用了其自主研发的高速振镜系统和激光器 。
跨界6年时间 , 禾赛科技至今发布10款产品 。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文章插图

目前 , 激光雷达收入已占据公司总营收的75%以上 , 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 , 占比近95% 。 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 , 2019年其在无人驾驶市场形成的销售金额超过3700万美元 , 已成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销售金额最高的激光雷达供应商之一 , 其客户包括德国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北美三大汽车制造商中的两家等等 。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文章插图

成立至今 , 公司一共开展了9轮融资 , 先后获得了百度、光速中国、小米、美团、高瓴创投等投资 。
值得一提的是 , 禾赛科技与百度关系匪浅 , 2017年其与百度Apollo共同发布了一套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2018年 , 公司助力百度推出Apollo Robotaxi , 两者在自动驾驶领域相辅相成 。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文章插图

从技术研发及产品商业化进程来看 , 禾赛科技实力不容小觑 , 这也许是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 。
2业绩压力不减不过 , 由于无人驾驶和激光雷达市场还未进入真正爆发阶段 。
一方面 , 成本过高是个阻碍 。 除了禾赛科技之外 , 华为、大疆Livox、Luminar、Innovusion等的半固态激光雷达纷纷开始有量产项目落地 。 随着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 , 激光雷达成本有所下降 , 但目前量产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仍要达到1000美元左右 , 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文章插图

禾赛车规级长距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T128 , 来源:官网
另一方面 , 替代技术方案的推出 。 不同于小鹏、蔚来等智能车企 , 出于成本考量的特斯拉早早就完全摈弃了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技术解决方案 。 特斯拉通过研发算力更强的无人驾驶专属芯片 , 结合视觉感应加上海量的实际道路场景数据 , 让高等级无人驾驶系统摆脱激光雷达成为可能 。 这样对于禾赛科技这种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推广及规模化造成一定的压力 。
基于激光雷达行业规模化尚需时日 , 禾赛科技规模仍然较小 , 业绩不稳且有亏损扩大趋势 。
2017年-2019年 , 公司营收规模由1947万元增长至3.48亿元 , 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达到2.53亿元 , 而归母净利润只有2018年实现盈利1611万元 , 其余年份均为亏损状况 , 且2019年亏损高达1.5亿元 。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折戟,资本还在抢着投它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 , 造成业绩亏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其支付的高额相关专利许可费用 。 禾赛科技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一度是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的国际巨头 , 由于在成本上没有任何优势 , 其于2019年宣布裁退北京员工 , 并不再直接面向中国市场销售 。 退出中国市场的Velodyne发展并不顺利 , 今年其下调了全年营收目标由此前的7700万-9400万美元下调至6000万-6300万美元 , 且仍处于亏损状况 , 致使其股价一路下跌 , 今年以来跌去了76%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