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居家期间的“社区团购”,警惕其中的诈骗陷阱 →

市检察院提示 , “社区团购”这一新型的网购方式在疫情期间悄然出现 , 并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 如何提防“囤货”背后的诈骗陷阱?详见↓
【诈骗|居家期间的“社区团购”,警惕其中的诈骗陷阱 →】如何避免社区团购中的诈骗陷阱

诈骗|居家期间的“社区团购”,警惕其中的诈骗陷阱 →

文章图片

优选官方平台组织的团购套餐
目前 , 社区团购的类目较为混杂 , 其中的发起人既包含知名的大型商超 , 也夹杂着身份难辨的个人及小型组织 , 贸然通过身份不明的商家下单存在“踩雷”风险 。 因此 , 背景较为可靠的平台应成为市民们在选择社区团购时的最优选 。
时刻关注所在街镇、区域公众号的更新信息
在封控期间 , 为保障市民的生活物资 , 市内部分行政区及下属街镇均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发布了其辖区内团购的相关信息 , 包括品类、价格、配送要求、联系方式、供货方等 。 此外 , 也可通过询问所在居民区的方式了解所在小区有无与周边菜市场存在菜品直供 , 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社区团购有助于降低受骗风险 , 提升防范等级 。
仔细核验主体信息 , 筑牢第一道防线
在当前的严峻情势下 , 人们的防范意识往往最容易受到冲击 。 就社区团购而言 , 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 , 易使人受到蒙骗 。 因此 , 市民们在浏览相关内容时应对供货方的主体资质、经营期限、经营范围进行必要的核实 , 并关注其下的顾客评价是否正常 , 团购套餐内容是否合理等内容 , 将自己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 , 不盲目轻信并转发至业主群内 , 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 。
注意固定相关证据 , 充分捍卫自身权益
在通过社区团购下单后 , 应将自身转账记录、相关微信聊天记录、获取团购信息途径等信息加以截屏留存 。 一旦出现负责人失联、商品久拖不发、产品质量问题等内容 , 及时将相关证据材料向公安机关、消保委等部门提供 , 最大程度捍卫自身的财产权益 。

诈骗|居家期间的“社区团购”,警惕其中的诈骗陷阱 →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