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每天六点起床的秘诀,但或许并不适合你( 二 )


(后文默认用当地时间 GMT/BST , 用 +2 时间的地方会用斜体标注 。 )
我做了什么最基本的当然是修改我所有时钟上的时间 。 当时我的设备不多 , 只有电脑、手机、iPad 和一个桌面闹钟 , 所以很快就设置好了 。
我是直接改的时区 , 所以所在城市就从伦敦变成了使用东欧标准时间(EET)的维尔纽斯 , 立陶宛的首都 。 选它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 就是顺手点了一个……而且和同时区的赫尔辛基、开罗、雅典、耶路撒冷比起来十分小众 , 满足了我那么一点想要追求独特的心思 。 后来发现维尔纽斯的夏 / 冬令时转换和伦敦一致 , 就更省了不少事 。
改了时区之后 , 手机日历上的日程也会自动把原先的设置从伦敦时间改成东欧时间 , 对行程没有影响 , 日后手动添加的时候也有选择时区的余地 。

我找到了每天六点起床的秘诀,但或许并不适合你

文章插图

日后再购入新设备的时候 , 我已经习惯了过这个时间了 , 所以直接设置成东欧时间 。 对于没有内置时区和自动调整夏/冬令时功能的设备(比如 Kindle) , 也就是每年改两次时间而已 , 算不上什么大麻烦 。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点 , 就是调节时区后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日光照射 。 如果光调时间但 24 小时都是在关上窗的室内 , 调和没调好像也没什么区别……正如我想到这个办法是为了「更正」认知中和实际上日落时间(甚至可以说是接受光照时间)的错位 , 接受日照也是在更改设备时间之外的另一重心理暗示 。
至于身边人……一开始谁都没有说 。 我大部分的朋友都在东八区 , 所以等我有空聊天的时候 , 他们那边已经是深夜了 , 能够即时通讯的机会不多 , 所以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 倒是有一天他们可能突然发现 , 最近我起床好早!除了感叹我早起有方、健康生活之外 , 能说的也不多了 。
实际体验会不会还是起床困难?最初的几天肯定是会的 , 毕竟改设备时间归改设备时间 , 身体并没有适应新的节律 。
我大概花了一周时间慢慢适应 , 强制早起后不再回去睡(本来也不是很能睡回笼觉的体质) , 加上逼迫自己早睡 , 再之后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
实践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最开始就要一直保持新时间下的作息 , 忍着换算的欲望 。 「现在一点半 , 其实也就十一点半 , 还可以再玩会」 , 这样的想法多了会越来越想着本来的时间 , 即使设备时间是更改过的 , 身体节律跟随的主要还是对时间的认知 。
现在已经完全不会被到点起不来床困扰了 , 反而最近经常有「起得比预期早」的烦恼……
工作和学习这个改变给我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可观的 。
大部分人上班、上学的时间是白天 , 而我是典型的「晨型人」 , 早上做事效率最高 , 晚上就什么都做不了 。 早起两个小时就相当于每天在我精神最集中的时候多出了两个小时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 而且是用以前半死不活、什么都做不成的两小时交换的 , 就算真的拿来补觉 , 也比漫无目的地发呆和刷手机要好 。
而且就像前面说过的 , 从此不再担心赶不及去上午第一节课 。 考试也是如此 , 上午的考试通常是十点开场 , 但是去考试场地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平时上课走路十分钟) 。 不会因为突然要早起而昏昏沉沉靠咖啡吊命 , 坐在地铁上最后复习一遍 , 开始考试的时候仍有精力剩余 。 不过下午的考试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还好期末考试都在夏天 , 不会让人太绝望 。
平时去图书馆学习 , 九点半开始就有断断续续的人流 , 十一点之后就很满了 。 我猜他们和我差不多 , 都是八九点起床来学习的 。 调表之后同样是八九点起床 , 但到图书馆的时间比实际早了很多 , 所以每次都有好位置可以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