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营销案例分析 社会营销观念的企业案例( 二 )


9)“乐视欠122亿”自嘲式营销火出圈
临近年关 , 各大APP纷纷开启了“瓜分XXX亿”红包营销 ,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 , 大出风头的并不是这些“富豪”APP 。 在抖音拿出20亿 , 快手21亿 , 百度22亿 , 拼多多掏出了28亿的情况下 , 乐视凭借“欠122亿”图标脱颖而出 。
不少网友表示 , “被乐视这波操作成功逗笑”“等我在其他平台给你凑凑”、“神操作 , 心态很好”…….于是 , 借着互联网公司年末分红包的话题热度 , 乐视欠122亿 , 几乎用0投入 , 冲上微博热搜榜第4 。
事实上 , 以上这些案例能够“火” , 都有一些运气成分存在 。 那在刨除运气后 , 这些案例中的什么“优点”可以复制?
以蜜雪冰城为例 , “你爱我 , 我爱你 , 蜜雪冰城甜蜜蜜”有趣的土味式视频加上洗脑的歌词 , 加上本身“梗”文化、“共创”文化出名的B站作为传播渠道之一 , 快速燃起了红人、用户二创的热情 , 在这种推波助澜下 , 蜜雪冰城甜蜜蜜持续传播 。
再观汤达人 , 邀请广大粉丝做广告视频“共创” , 广告片中一段视频直接没有渲染颜色 。 虽然一开始是负面内容居多 , 但随着完整版 , 共创广告片发出后 , 舆论慢慢往正向发展 。
包括乐视的自黑式吐槽 。 在一众相同玩法中 , 一个是“发钱” , 一个是“欠钱” , 直接脱颖而出 。
当品牌不介意自黑 , 将自身的“短处”暴露在公众面前 , 有时候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不过风险性较大 。 这非常考验品牌“炒作” , 打“舆论”战的能力和品牌公关部的能力 。
第二 , 除了 , “趣味性、共创性、自黑性”外 , 真情实感的内容 , 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 。
在五四青年节 , B站上线的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 观点都是来自于年轻人走心的观点 。
真实的UGC故事内容 , 实际更加能将观众带入情景中 , 让观众感觉 , “我就是广告中的主人翁” 。 而采取过相同做法的还有耐克、华为等品牌 。 此前 , OLAY在2018年末上线的《梦想 , 无惧年龄》广告内容 , 也是源自于11座城市女孩真实的追梦故事 。
第三 , 话说回来 , 花费大预算 , 投入大精力的广告内容优质能够上热搜 , 也抵不住蹭热点蹭得妙 , 还能不花一分钱蹭上微博热搜的品牌 。
此前 , 杨国福也是如此 , 模特张亮在录制《中餐厅》时 , 微博发消息说“大家都辛苦了” 。 结果一位网友微博下方评论到“希望你专心管好自己的饭店 , 你家的麻辣烫太low了 。 ”
虽然张亮麻辣烫的老板的确叫张亮 , 但与正在录制《中餐厅》的张亮并无任何关系 , 所以张亮反手就回了一句 , “去吃杨国福啊……”
只见杨国福麻辣烫反应迅速 , 在微博连回三条博文 , 先感谢张亮cue自己 , 再表示已经去看《中餐厅》了 , 又发消息直接喊话张亮 , 希望彼此之间可以有合作 。 一番操作后 , 杨国福麻辣烫喊话张亮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亿 。
等于不花一分钱 , 上了次热搜 。 当然 , 基于现实情况 , 通常这种机会比较可遇不可求 。 但反过来这也给品牌们提了个醒 , 只要话题“梗”足够有趣 , 品牌对“话题”反应迅速足够快 , 也许下一个热搜就是你 。
第四 , 在蹭热点之余 , 某些案例“火”还有一个特征是事件本身自带热度 。
例如 , 具备热度IP、热度的人物和话题、企业重大事件等 。 上述的《乡村爱情》盲盒、小米升级LOGO、瑞幸咖啡找利路修 , OPPO找姜文合作就是如此 。
一般自身热点相比常规的营销 , 更能让用户形成“自发性”传播 。 所以往往自带热度的事件 , 更能够挑起讨论氛围 , 成为大家聊天的话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