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拨打电话软件 电话营销管理软件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能够通过电脑端实现远程群控虚拟拨号的GOIP虚拟拨号设备 , 如今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应用场景 , 沦为“电诈工具” , 而这种工具竟然在电商平台上可以轻松买到 , 给警方办案带来重重困难 。 (据2月16日人民网)
GOIP设备过去主要用于通信运营商和大型跨国公司的集中呼叫系统 , 现在已经是淘汰产品 , 一台才几千元 , 却成为电诈犯罪团伙的“重型武器” 。 使用这一设备可以模拟任何号码、批量拨打 , 而且还十分“便携” , 可以带着到处跑 , 可以人、机、卡分离 , 信号追踪起来却非常困难 。 长期从事反诈工作的警方都认为 , 这一设备的存在和使用 , 是导致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
这种对日常生产生活已经没有多大用处 , 主要用于诈骗的工具 , 按理说应该严格限制生产销售 , 至少在市面应该是很难买到才对 , 但在电商平台上竟然可以随便搜到 , 大卖特卖 , 仿佛根本不存在相关规定 , 为诈骗犯罪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 而且 , 很多商家明明知道这一设备现在已没有入网许可 , 对于有人购买这一设备的用途也心知肚明 , 但依然为了牟取利益 , 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 甚至为了给诈骗犯帮忙 , 还教他们以“国企或上市公司”名义购买 , 通过相关操作避开限制 , 这不就已经成为黑灰产业链的一环了吗?
反诈工具泛滥成灾 , 反诈工作必然困难重重 , “净网2021”专项行动推动以来 , 接连破获大案要案 , 犯罪分子人数之众 , 组织之严密 , 往往让人瞠目结舌 , 更有打不完 , 抓不尽之势 , 背后就是一些显而易见的监管漏洞 , 为犯罪行为提供太多的可乘之机 。 民警磨破嘴、跑断腿、操碎了心 , 不良商家却能大肆违规销售诈骗工具 , 翘着脚数钱 , 难道电商平台真的是法外之地吗?
梳理回想一下 , 有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频频发生 , 屡禁不止 , 都与电商平台的监管松垮不无关系 。 除了GOIP设备这种冷门设备之外 , 还有明令禁止销售的“偷拍摄像头” , 十分危险的化学用品、管制刀具 , 各类伪造的文件、证书、证件等等 , 这些在线下都是绝对违法的买卖 , 在线上常常能做得风生水起 , 电商平台的违规商品名录成了摆设 , 不良商家成为违法犯罪分子最好的“帮凶” 。
2021年10月公布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出 , 非法制造、销售、提供或者使用主要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设备者将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 。 目前这一法案还没有施行 , 希望相关措施 , 能有震慑力 。
在侦办电诈案件中 , 治理涉诈工具既是核心 , 也是基础 , 在生产和销售端遏制违规设备流通 , 非常重要 。 既然是违规商品 , 那就是不能随意买卖的 , 买卖就是违法的 , 可能扰乱社会治安 , 侵害民众权益 , 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 , 所以 , 售卖诈骗工具 , 作案工具的行为 , 就不能单纯地视为买卖 , 而是协助和参与违法犯罪 , 应该得到更严厉的惩罚 。 而电商平台连明确禁止、限制销售的商品都监管不了的话 , 也应该负责任 , 更要为其纵容和轻慢付出代价 。
【虚拟拨打电话软件 电话营销管理软件】做好缜密的管理 , 是要下成本的 , 而做有风险的买卖 , 却是可以赚大钱的 , 电商平台经常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 还是因为没有被戳到痛处 , 逐利的天性无法遏制 , 管理的责任抛在一边 。 唯有尽快明确其法律责任 , 下死命令 , 动真功夫 , 提高违法成本 , 夯实其法律责任 , 才能警醒和督促电商平台履行应尽责任 , 维护网络安全 , 而不是堕落为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