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作者:蔡春美、洪福财等
解读:大佳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相信大家一定有听过这句话吧?这句话说的是从孩童时代的行为习惯,就能看出这个人长大以后的样子 。
这里指的样子并不是长相,而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时,作为大人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放任要买玩具的孩子在地上打滚哭闹,还是耐心的与之斗智斗勇?
还有一句话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就是“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也是如果孩子小时候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不加以管教,长大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 。
当然,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咱们也可以看一些正面的例子:四岁的小孔融就会把大的梨让给长辈;六岁的曹冲利用石头和小船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九岁的黄香在冬天会帮妈妈把被窝捂热 。
这三个孩子的行为是天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
那为什么她们能做出孔融让梨、曹冲称象、黄香温席这样流传千古的佳话呢?一定是当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她们的家长看到了,并给予肯定、赞扬,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行为时对的,才会不断强化 。
著名作家罗里斯-马拉古在他的著作《不,一百种是在那里》中写到: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
面对一百种的孩子,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但是对于专业的幼儿园老师来说,这是必备的技能 。
正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是多变的、不可控的,想要抓住那一闪而过的机会,就要求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 。
当幼儿在班级、操场、教室甚至是卫生间出现不同的行为时,作为幼儿教师的你能立刻分辨出这种行为是否适宜?这些行为又反应出幼儿的哪些问题呢?该如何快速记录呢?在这本《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
让我们一起观察、记录、解读,三步走进幼儿的世界 。
1、 什么是幼儿行为观察
这里有三个词,分别是幼儿、行为和观察 。不难看出,幼儿指的是活动的主体或者说对象是幼儿;要看的是行为,这个行为是幼儿的行为,跟老师没关系哦!这个行为是发生在任何时段任何地点的都可以;用的方法是观察,不是谈话、不是询问,所以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说话或者打断幼儿的行为 。
行为指的是幼儿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可观察到的、所有的举止表现 。
往小了说,行为就是幼儿表现出来的,能被直接观察记录或者测量的活动,例如吃饭、睡觉、打架、交往等 。
往大了说,行为除了表现出来的活动,还包括这些行为之间的内在心理活动及历程,例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打人是潜意识还是有意识的行为等
学会观察幼儿行为是理解幼儿的第一步 。
观察不仅是眼睛看,而是使用感官对事物获取觉知 。可见,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要仔细看清楚,运用各种感官去判断看到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总结起来,就是要用心观察 。
观察的过程可以分为留意注意、观察焦点与环境、主观介入与记录、行为判断四个步骤 。这四个步骤被称为观察的要素 。
从这三个词的内容和关系上,我们知道了观察与记录幼儿的发展与行为表现,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
- 日照托管幼儿园保育员拖拽幼儿-日照托管保育员
- 怎样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幼儿怎么培养专注力
- 作为教师,要怎么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
- 怎样写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
- 微信红包记录如何删除?微信红包怎样删除?
- 打鼾也会遗传?幼儿打鼾口内装置矫正可改善
- 幼儿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 幼儿出现血尿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
- 手工肥皂暗藏危机!幼儿使用起红疹
- 视觉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幼儿园室内空间过度装饰如何解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