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蟾蜍吧,长得挺丑挺阴森,小时候听老人说不能玩蟾蜍,蟾蜍会喷出毒液溅到眼睛会瞎了 。不过上了大学后,才知道蟾蜍的分泌物叫蟾酥,是一味中药呢!

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文章插图
《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中药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它是蟾蜍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经过加工干燥而得 。蟾酥性温辛味,有毒 。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临床上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等 。用量为0.015-0.03g,多人丸散用 。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
蟾酥中含有大量的蟾蜍毒素类物质,该类物质均有强心活性,在化学上属甾族化合物,其C17上再接-α-吡喃酮基,则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 。蟾毒配基及蟾毒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博出量,减低心率,消除水肿与呼吸道困难,还能增加人体单核白细胞的环磷腺苷的水平,而由于环磷腺甙的增加,提高心肌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在磷酸化酶激酶的作用下,使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转变成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因此促进糖元分解,促使产生更多的ATP 。ATP作为心肌收缩的原动力,使心肌充分发挥作用 。
静脉或腹腔注射蟾酥注射液,小鼠急性中毒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跳不整,最后麻痹而死,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蟾酥经煮沸后毒性大减 。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时之急救原则处理 。
不难看出蟾酥的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有毒的中药并不是要抛弃它,我们可以通过炮制来减少蟾酥的毒性;在使用上,要根据《中国药典》严格控制用量在0.015-0.03g,严密观察不良反应,这样可以让蟾酥成为一味疗效佳、不良反应较小的中药造福患者 。
作者:覃聪慧 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管药师、药事网成员
【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
家里老人说:“夏天不要吃中药,吃了流汗流掉了”请问是这样吗?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转热,在中医门诊又时常听到许许多多如夏天不能吃中药、吃中药上火、吃中药伤胃、夏天不能吃补药、夏天中药容易变质等等错误言论 。有许多应该zhi疗或正在zhi疗的病人都盲从的终止了正常的zhi疗,而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害 。
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文章插图
其实,我们只要是动一下脑子,讲一下道理,问一下为什么?这些误己误人的错误观点就都可以拨乱反正,都清清楚楚了 。
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文章插图
首先从大道理上讲,中医中药在中华大地传承了几千年,西医在我国的普及应用还不到一百年 。难道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们夏天得病了不zhi?更何况过去越是暑夏之季,越多疫病流行,没有中医中药为我们中华minzu健康保驾护航,哪有中华minzu的的繁衍昌盛 。
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文章插图
再从具体问题讲,就说说夏天吃中药会不会上火?中医临床辨证论zhi有温法(用热性药祛寒)、清法(用凉性药清热)、补法、泻法等诸多zhi法;而中药基本药性有寒、凉、温、热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 。难道夏天医生给你吃寒凉清热药你还能上火?
关于中药蟾酥的效果和毒性,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