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救市天花板!首个放松限购的一线城市,出炉了!( 二 )


中原数据显示 , 2021年临港新片区供应面积48.8万平方米 , 成交面积为41.7万平方米 。
2022年第一季度临港新片区实现供需双高 , 新房供应面积高达42.7万平方米 , 疫情影响下成交面积也达到38.8万平方米 。
这种情况下 , 上海放松临港新片区的限购政策 , 目的之一 , 就是加快去化 , 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入手买房 , 以房子为诱饵 , 将人才吸引过来 , 最终转变为支持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
第二 , 抢夺人才 , 留住人才 , 助力新片区发展 。
临港新片区被视作特区中的特区 , 就连深圳和雄安新区目前尚未拥有类似的政策 。 在上海的官方规划中 , 这个片区与5大新城 , 已经成为了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

按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1、片区GDP到2025年要在2018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 年增速要达到25% 。

2、培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 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 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服务、新型国际贸易、现代航运服务、数字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产业 , 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功能型平台 , 累计认定总部机构50家左右 。
3、到2025年 , 建设不少于10个顶尖科学家实验室 , 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名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左右 。


要实现这些宏大的目标 , 最关键就两点 , 一是吸引产业 , 二是吸引人才 。

产业好解决 , 上海最不缺的就是优质产业 。 而且临港新片区是特区中的特区 , 具有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 这对于企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
比如 , 片区内规定 , 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 , 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而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是25% 。
税收优惠下 , 优质企业不断涌入临港新片区 。
去年8月份的一份数据显示 , 过去两年(2020年与2021年) , 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765个 , 涉及投资额4478.31亿元;新增企业40329户 , 平均年增速53.7%;注册资金增长6742亿元 , 平均年增速218.5% 。
企业容易吸引 , 但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 , 所以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
上海为了给5个新城和自贸区引流 , 引进人才助力这些片区发展 , 2021年11月上海适当放松了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的落户政策 , 提出:
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 , 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
在这之前 , 上海还有一系列购房政策支持人才转移到临港新片区和5个新城 。

这些政策之下 , 临港新片区的人口增量非常不错 。
数据显示 , 截止到2021年10月 , 临港新片区中的临港四镇10个月内总计增长了51213人 , 领跑浦东新区 。
最新放宽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限购政策 , 目的之一 , 同样在于此 。

03
显然 , 上海放宽临港新片区的限购政策 , 具有一石二鸟之效果 , 一方面去化库存 , 另一方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 助力片区产业和经济发展 。
但不得不说 , 上海的举动 , 突破了救市天花板 。 上海放宽力度虽然轻 , 但意义重大 。
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航运、科技、贸易中心 , 作为中国超大城市的上海 , 居然也放松了个别片区的限购力度 , 这一举动会带来“上行下效”的结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