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麦道公司的技术实力那么强,还是被吞并了,红发实力到底有多强?


为什么麦道公司的技术实力那么强,还是被吞并了,红发实力到底有多强?

文章插图
1994年 , 麦道资产122亿美元 , 雇员65760人 , 销售额132亿美元 。 尽管1996 年不景气 , 但仍旧具有强大的实力 。 1996年 , 麦道产量上升 。 麦道在与空中客车的竞争中 , 收获甚丰 , 110架订货中有106架来自欧洲 。 由于德国汉莎公司的订货 , 麦道最大的机型MD─11的订数大增 。 同时 , 麦道70%的利润来自军用飞机 , 仅与美国海军1000架改进型FA─18战斗机的一项订货 , 就要今后20年才能作完 。 1996年1~9月 , 麦道民用客机的销售虽然从上年同期的30亿美元下降为19亿 , 但麦道公司不仅没有亏损 , 反而赢利9000万美元 , 是上年同期的两倍多 。 这样一家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盈利公司 , 不能作为独立公司继续生存 , 而沦落到连名字都保留不成的地步 , 原因竟是产品系列过窄!
为什么麦道公司的技术实力那么强,还是被吞并了,红发实力到底有多强?

文章插图
也正是螺旋桨时代的超级成功 , 当新的喷气式时代来临 , 借航空技术革命 , 波音公司在民航客机领域率先推出喷气式客机 , 一举超过了螺旋桨时代的霸主道格拉斯公司 。 虽然道格拉斯也奋力追赶 , 有DC8和DC9等经典之作 , 但推出的喷气式客机始终赶不上波音 , 激进的财务最终导致被麦克唐纳公司兼并成为麦道公司 。
为什么麦道公司的技术实力那么强,还是被吞并了,红发实力到底有多强?

文章插图
麦克唐纳公司虽然作为战斗机F15的制造商 , 取得了巨大成功 , 但和平年代 , 军火商始终过着饱一餐饿一顿的紧巴日子 , 订单不均匀 , 产品单一的小公司单纯靠军品订单很难活下来 。 所以二战后 , 美国的军火商不断兼并重组 , 组成更大的防务承包商 , 抱团取暖 , 均匀订单 。
为什么麦道公司的技术实力那么强,还是被吞并了,红发实力到底有多强?

文章插图
麦克唐纳公司兼并道格拉斯公司的逻辑也是这样的 , 且民航客机制造商的订单均匀 , 合并后可以军民通吃 。 然而 , 合并后的麦道公司在民航机领域虽然有所建树 , 但始终落于下风 , 当然 , 空客公司诞生更晚更没基础 , 但有欧盟的强有力补贴支持 , 而美国是没有直接补贴的 , 因此 , 麦道公司在民航机领域颓势难改、日渐没落 , 而当麦道在新一代军机合同JSF中竞争失败 , 饭碗也就保不住 , 落得被波音收购的命运了 。 美国的逻辑就是这样 , 对军品来说 , 即使技术实力很强 , 技术再先进 , 但在每一代军品竞争中 , 获胜的只有一两家 , 技术太激进或者太保守都有可能竞争失利 , 即使竞争成功 , 在切分有限军费资源的时候也有可能处于不利位置 , 而无法续命 。
麦道公司是麦克唐纳和道格拉斯公司合并后的称呼 , 麦克唐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在飞行器制造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 , 都是有着很强技术实力 , 有过多种经典机型的老牌公司 。 后来因为商业策略走向合并 , 但是也同样因为无情的商业规则 , 被波音吞并掉了 。
为什么麦道公司的技术实力那么强,还是被吞并了,红发实力到底有多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