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有什么特产 江苏南通大米销售排行榜

1、海安河豚;2、如东条斑紫菜;3、狼山鸡;4、如东大米;5、海门香芋;6、海门山羊;7、海门黄鸡;8、如皋盆景;9、如皋黑塌菜;10、如皋白萝卜1、海安河豚阳春三月, 草长鱼肥 。 久负盛名的海安河豚又勾起了许多市民的口腹之欲 。 在“老海安”的记忆里, 清明前后是吃河豚的最佳时机, 此时的河豚肉质最为鲜嫩、营养最为丰富 。 河豚, 又名气泡鱼, 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 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 它与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 。 千百年来, 河豚的美味吸引了众多的美食爱好者, 但由于河豚体内含有致命的剧毒, 品尝其美味, 是要拿宝贵的生命去冒险的 。 因此民间素有“拼死食河豚”的说法 。 2、如东条斑紫菜如东县是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 。 目前拥有条斑紫菜育苗室16.4万平方米, 育苗企业105家, 条斑紫菜栽培面积14.28万亩, 养殖企业107家, 一次加工生产线176台套, 二次加工生产线39条, 紫菜加工及配套企业130多家 。 全县现已形成了育、养、加、销等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从事紫菜栽培、运输、加工、维修、销售人员达2.5万人, 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和沿海渔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 我县条斑紫菜出口达到50个国家和地区, 生产规模、产业化程度、产量、产值在全国条斑紫菜产业体系同级行政区域中均名列前茅 。 3、狼山鸡狼山鸡是原产如东县境内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 。 该品种鸡历史上因集散地为南通港, 港口附近有游览胜地——狼山, 故名 。 产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 东临黄海, 地势平坦, 土质疏松, 河港交错, 盛产粮、棉, 海产亦丰富, 饲料资源富足, 养鸡普遍 。 当地视黑色为吉祥, 喜选择黑色羽毛鸡饲养, 渔民出海祭祀时也要求用纯黑色的大公鸡, 这种历史习俗促使人们不断淘汰杂色羽鸡而选留黑色羽鸡饲养 。 经长期选择、培育, 约在清代(19世纪70年代以前)已形成该品种鸡 。 4、如东大米如东大米产自江海交汇的长江冲积平原, 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 如东大米“米粒皎莹如玉, 气味醇正芳香”, 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首选, 并早已闻名于江浙沪地区 。 5、海门香芋海门香芋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特产 。 海门香芋具有豆的清香, 久煮不糊, 入口清香味甘, 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 。 海门香芋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海门种植香芋历史悠久, 在《清嘉庆海门厅志》和《民国海门县志》中, 都有详尽记载 。 目前香芋栽培面积5500亩, 总产量每年150万公斤左右, 在上海等地蔬菜市场享有盛誉 。 6、海门山羊海门山羊是以生产优质笔料毛为特征的肉、皮、毛兼用的山羊地方良种 。 全身被毛白色, 当年公羊颈脊部所产羊毛挺直有锋, 富有弹性, 是制湖笔的优良原料, 故常将海门山羊称为笔料毛山羊;羊肉膻味少, 肉质肥嫩鲜美, 适口性好;板皮结实细致, 属汉口路;具有早熟、繁殖力强, 产羔多;耐高温高湿, 耐粗饲, 适应性强, 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 7、海门黄鸡江苏省海门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末年, 海门地区农业已相当发达, 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 古时居住草房, 当地就在屋后林间、田间养鸡, 自由采食, “日出而牧, 日落回窝”, 因而形成了耐粗饲、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的海门土鸡, 在当地视为上乘佳肴和滋补品 。 明清时期, 海门土鸡随着海门县城的几次搬迁, 农民迁往他乡, 海门土鸡也分布到了盐城射阳、大丰和南通如皋、如东和启东等地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海门农科所以海门土鸡为资源, 经杂交选育, 培育出了海门草鸡 。 后因各种原因, 濒于绝种 。 本世纪初, 海门市绿源肉鸡专业合作社联合扬州大学和江苏畜牧总站重新调研收集海门草鸡资源, 通过世代闭锁选育和提纯复壮, 形成了具有体型小, 早熟, 肉质好的海门黄鸡 。 8、如皋盆景 如皋盆景源泉于宋 。 《江苏旅游指南》云:“江苏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 “““如有五百年历史的盆景 。 苏派古柏桩‘秦汉遗韵’, 有扬派明代盆景‘一把伞’, 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 苍古拙朴, 风姿隽永, 令人驻足凝视, 流连忘返” 。 9、如皋黑塌菜 如皋黑塌菜, 又名如皋塌棵菜, 如皋方言“趴趴菜”,因塌地生长而得名, 是如皋地方特色蔬菜 。 如皋黑塌菜种植历史悠久,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记载:“九月下种, 十月分畦, 冬后经霜更酥软, 邑人呼为塌棵菜 。 初春嫩薹蔬茹皆胜, 四月收子榨油, 香美不亚麻油 。 ”10、如皋白萝卜如皋萝卜栽培历史可上溯千余年, 相传在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6年), 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 曾用自种的萝卜雕刻成莲花、佛手、宝塔、灯笼等作为供品, 并馈赠施主, 时称菜菔, 其种子叫菜菔子, 供药用 。 后逐渐流传民间, 广为种植 。 清乾隆庚午年(公无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 一名菜菔, 有红白二种, 四时皆可栽, 唯末伏秋初为善, 破甲即可供食, 生少壤者甘而脆, 生瘠土者坚而辣” 。 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 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 都以白萝卜为主 。 现在的如皋白萝卜就是经产地农民几百年的精心选育和栽种培育而成的具地方特色的萝卜良种 。 用它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的“如皋萝卜干”,是久负盛名的江苏特产,历来远销国内外市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