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什么?

多呢,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位
藏族风情前 。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 。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 。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 。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 。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请保留此标记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 。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 。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 。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 。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 。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 。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 。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要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关注星期天晚上十点半四川卫视的中国藏歌会节目~~
西藏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藏族的饮食文化及其礼仪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十分丰富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注重饮食,因此饮食文化也就成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有56个minzu,不同的minzu,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现象,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藏民特殊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饮食特点吧!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藏族饮食文化的的发展历史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公元6世纪,藏餐的烹调技术diyi次发生较大变化 。吐蕃因与中原内地和中亚各国通商,大量烹调原料和技法传入西藏,使西藏的烹调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藏汉两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 。这时人们开始注重博食和养食 。博食,即烹调用的原料品种繁多,遍及粮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门类;养食,“医食同源”,“药膳同功” 。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西藏医药事业在食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四部医典》给人们展示了西藏烹调原料的丰富资源,并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药理功效 。通俗地说,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及怎样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进入,使西藏药膳制作渐渐兴起,为西藏饮食烹调理论奠定了基础 。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西藏第二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18世纪,这一时期是清朝光绪皇帝统zhi时期,清代筵席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菜肴之丰盛,烹调之精美难以表述,当时出现了筵席之最——“满汉全席” 。后来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藏汉人员的往来,内地饮食文化不声不响地传入了西藏 。当时藏族人称“满汉全席”为“嘉赛柳觉杰”,意思是汉食十八道 。当时在拉萨、江孜、日喀则等藏区重镇街面上的各种蔬菜、瓜果,厨具、器具开始多了起来,一些比较简单的烹饪技术也流传到民间,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烹饪技术的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