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遗有哪些 广东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鳌鱼舞、粤语讲古、吴川泥塑、五羊传说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空间分布是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和深圳等地为中心,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分布零散 。 下面就随本文一起走进广东“非遗”的殿堂,一起去触摸那些似曾相识却又有些泛黄的记忆,一起去找寻那些陪伴我们走过风风雨雨却渐渐淡出视线的美丽伙伴 。
广东非遗有哪些 广东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1、粤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 。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 。 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广东非遗有哪些 广东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2、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广东音乐开始在全国流行 。 2006年0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3、茶艺

茶艺是一种文化 。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 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二批 。

4、粤曲

粤曲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 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 。 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 。 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 。 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 2011年5月23日,粤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5、狮舞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 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 。 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