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 孔子十大经典语录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也是儒学的创始人 。 在他死后, 他的弟子编撰了经典著作《论语》, 孔子生前大部分的名句格言都记载于其中, 这些语句时至今日对我们仍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
1.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
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 一去不复返, 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 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论语·里仁》
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 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 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
3.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子路》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 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为政》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 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 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
5.朝闻道, 夕死可矣 。 ——《论语·里仁第四》
“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 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 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 有时为了捍卫之,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6.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 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 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 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 甚至会陷入迷茫 。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 则终究是沙上建塔, 一无所得 。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
8.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 ——《论语·泰伯》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 。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则有僭越之嫌, 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 。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 。 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 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 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 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 。
9.《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 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第二》
《诗经》三百首, 用一句话概括, 那就是:不虚假 。 “思无邪”, 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意思 。 这是对《诗经》的高度概括, 是理解《诗经》的关键 。
10.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 ——《论语·卫灵公》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
1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篇第二章》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 也就是,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 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 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 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 自己做不到, 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