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廉租房为谁设计,不想再当“外地人”,谁来拯救沪漂青年?( 二 )

角度看 。 城市的建设需要那些富有青春活力 , 积极热情的中青年团体 。 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 “十四五”时期 , 上海供应租赁住房超过42万套 , 占住房供应总套数的40% 。 为吸引青年人才 , 让他们留下来 , 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政策似乎五花八门 , 但是在解决最基本的居住问题时 , 却把他们排除在外 , 这真的是个好政策么?

最后 , 公租房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么?首先得持居住证2年以上 , 那么 , 有可能要花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 , 才够格 , 且居住证不是每个房东都乐意配合办 。 这已经把沪漂刷掉一大批 , 一样把他们给排除在外 。 其次 , 公租房分为区公租房和市公租房 。 公租房房源较多 , 速度快些但是必须和公司绑定 , 由公司批准 , 区位也是在公司附近 。 然而现实是很多微小企业公司根本没有这个申请条件 。 市公租房不与公司绑定 , 居住上班可在两个区 , 但是房源极少且简陋 , 等待时间漫长 , 好不容易排到却大概率是别人挑剩根本不想要的 , 非常多最基本的家具配套如冰箱 , 空调 , 桌椅 , 甚至连床具都没有 , 还得自己花钱购置 , 跟本无法入住 。
城市在向公租房设计转向 , 为百姓提供更好的福利政策本身是件很好的事 , 有比没好 。 但这次疫情却歪打正着 , 意外把一些尖锐的问题给暴露出来 。 这些政策是否真的落实到了城市建设中最重要 , 最需要的群体之中?一直奋斗在最前沿的底层工作者 , 靠着脆弱的经济来源 , 却没有发声的机会 , 一个轻微的意外冲击便立刻被打残了生存能力 。 这些人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 , 真的是不需吗?

在种种压力面前 , 与其在北上广苦苦挣扎 , 花100万还买不到一套30㎡的房子 , 还不如在老家城市花100万买一个大三居 。 有志者牺牲了舒适来打拼 , 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的话 , 所谓的大城市就只剩下“高端人群”了 。
欢迎点击观看视频上海廉租房为谁设计 , 不想再当“外地人” , 谁来拯救沪漂青年?#租房 #沪漂 #致敬平凡的坚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