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云南省共建美丽清洁世界( 二 )


影像能有多清晰?“优于1米的分辨率,通俗地说,分清地面上的轿车和卡车,一点问题都没有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总工程师申朝勇介绍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多达上万个,如何有效实现动态监管?2019年初,申朝勇带领团队借助“互联网 遥感”技术,研发监管平台,以便实时监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 。
2020年初,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正式运行 。如今,该平台逐渐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矿山生态修复动态监管体系,已在全省推广使用 。
别看是80后,在带领15人成立平台研发团队前,申朝勇已经坚持深耕遥感领域十几年 。
实际上,经长时间的发展、沉淀,遥感技术已相对成熟 。“让技术服务于现实需求,这是最难的 。”以有效监管为例,怎样操作才能科学合理?申朝勇反复同相关部门沟通,摸清具体设想,再跟团队逐项研究 。
“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取目标区域地表变化,通过治理前后对比,监测矿山修复治理情况,一清二楚 。”申朝勇说 。
“以矿山为例,治理的点多、面广、持续时间长,过去多靠人工踏勘,要么视角受限,无法窥探全貌,要么费时费力,难以逐一核实 。”申朝勇介绍,长此以往,矿山创面大小、治理进展以及实际效果等,容易摸不清楚情况 。如今有了监管平台,可实现多层次监管,哪怕在家也能随时查看,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有效促进矿山的保护与修复 。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思南县,地处乌江流域中心地带,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有40个,治理面积近80公顷,过去每逢下雨,周边都会泥水横流 。
“借助监管平台,当地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将修复治理与消除隐患、复绿复垦相结合,既修复生态,又盘活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2010年7月,测绘工程出身的李婷,毕业后进入贵州省第三测绘院,成为申朝勇团队的一员,负责监管平台的运维工作 。
为向政府及矿山企业提供统一、标准、共享的矿山信息管理服务,申朝勇跟团队成员一起,建立监测矿山的时空信息数据库,形成“一矿山一文档,一周期一报告”的操作模式,同时配套研发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管理系统,保障矿山生态修复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
目前,申朝勇团队还在研究如何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申朝勇告诉采访人员,利用高清影像,对具体点位的表层进行测算,能够排查出一些隐患点,进而提前化解,很有价值,“要想让遥感技术更好地为生态环境赋能,将其推向更多领域,惠及更多人群,还要继续尝试,不断创新 。”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
“希望这‘光板’的盐碱地都变绿”
本报采访人员祝大伟
松嫩平原西部分布着大面积难治理的重度苏打盐碱地 。
“希望这‘光板’的盐碱地都变绿,变良田,变草地 。”这是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的目标 。至今,整整20年,为了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生出绿意,梁正伟也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 。
“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 。1984年,22岁的梁正伟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带领学生到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研究盐碱地水稻育苗 。当时的梁正伟看到了盐碱地种粮的难,也决定了日后要走的路 。
“盐碱地上若能种好水稻,农民生活就能改善 。”梁正伟暗下决心,读研时便选择了盐碱地种稻、水稻耐盐碱品种筛选的科研方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