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吵起来了 专家称是人斯人两种写法都有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闫雯雯 张杰
中学课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有这样一句必背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 ___ ___ 也” 。现在,放下手机和中学课本,来想想,这里应该填“斯人”还是“是人”?
近日,有网友发文《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称,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不少网友也跟帖表示,自己学的也是“斯人”,不知为何变成了“是人” 。
有媒体向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询问,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 。

网友吵起来了 专家称是人斯人两种写法都有

文章插图
上世纪90年代教科书
专家说法:
文献中两种写法都有
现代教材中一般是“是人”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联系到了曾获第十八届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的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教授 。
汪启明表示:“现代教材一般用‘是’,但也有不少读物用‘斯’ 。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都有 。普通读者不用太计较,只要不影响准确交流即可 。这两个字是同一个意思 。如果非要弄明白哪一个朝代多用哪一个字,哪一本书用哪一个字,需要一个一个考证 。哪个字更普遍更早,相关学者可以做专门研究 。”
那么孟子本人用的是哪个版本,现在是否能查到?汪启明说,“能查,但不绝对可靠 。因为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以前,文献都是手写,抄的过程中仓促之间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定版 。”
网友吵起来了 专家称是人斯人两种写法都有

文章插图
《孟子集注》宋递修本
有人提到,“说服”,古代念四声,但现在人多念一声 。后来修改词典,就把现代人多念一声收入了 。对此说法,汪教授表示:“我没去查现在字典收没收现在人普通用的“说”的一音,但我个人认为应该收 。约定俗成的用词、读音,范围如果足够大,是可以被吸收进字典的 。有的读音或者用法昙花一现,就不吸收 。字典要尽快反映最新生活动态 。这也是字典到了一定时间需要修订的原因 。收不收入新的说法,要以约定俗成为字典编纂或者修订的基本原则 。”
汪启明还提到,扬雄的扬在清代以前都是写作“杨” 。清代学者戴震详细考据后,被学术界已经公认是“扬” 。现在的正式出版物都是写“扬雄”,但如果引用清代以前的文献,就是“杨雄” 。
对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现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巴蜀全书》总纂、《儒藏》主编的舒大刚也提到,文献中两种写法都有,查过文献资料后初步发现“是”较多 。
网友吵起来了 专家称是人斯人两种写法都有

文章插图
《孟子集注》元刻本
受到影视作品影响大
周星驰电影中曾经出现
关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在最近一段时间争论较多 。实际上,早在9月初就曾经有网友发文询问过这个问题,还引发了网友展开了持续数日的大讨论 。
有网友在当时就查验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版本,采用“是人”的版本比较多 。
那么为什么在很多网友的印象里,觉得当年的课本上是“斯人”?这与许多影视作品以及流行文化、文学有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