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写“香”的古诗词?古人是如何焚香的?有什么典型案例?( 二 )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 , 素有才子之称 , 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 。他的书法 , 不低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 。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 , 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 。
遥想当年 , 蔡京曾经是如何的奢华、雅致、风流 。他的焚香方式 , 也是最有气势、最具独创性的 。
一日 , 有宾客来看望蔡京 。蔡京令人焚香 , 侍者应声而去 , 此后却久久未见返回 , 客人感觉奇怪 , 怎么在朝廷上说一不二的蔡京 , 家中的下人们却敢如此怠慢 , 未见马上捧来香炉燃香呢?还以为侍者忘了焚香之事 。又过了许久 , 侍者终于回来了 , 却还是两手空空 , 未见香炉 , 却向蔡京回禀:“已满” 。蔡京言:“放” 。侍者又应声往里而去 。随即 , 厅堂一侧的门帘卷起来 , 便有香云从帘后蓬勃而出 , 如云如雾 , 满室皆香 , 主客衣服皆沾香 。客人大是惊喜 , 蔡京得意地说:“如此烧香则没有烟火气 。”
蔡京的焚香方式 , 须使数十个香炉同时燃香 , 耗用珍贵香料数十两之多 。也只有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蔡太师 , 才能奢侈地把香玩得如此出神入化 , 如此风雅气势 。
传统的熏香方法 , 一般是直接烧香 , 还有一种是烧炭隔火熏香 。在宋代之后 , 这种烧炭隔火熏香方法广为流行了 , 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 。虽然“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 , 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 , 能增添更多情趣 , 所以很多文人也一直乐此不疲 。
三香文化性质特点及分类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 , 古人对植物的香气有所感觉 , 闻到不同的芳香时 , 即能感受到美感和愉悦;并且逐步发现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香味 , 不同的香不同的使用方法会有不同的作用 。
香文化体现中华minzu的精神气质、minzu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 , 集合形成了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香品的制作技术、使用方法、日常习惯、仪轨制度与观念 。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 香与宗教 , 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
香文化横向方面性质特点:一是礼教香文化 , 即原始的敬天与祭祖 , 周秦以来香文化用于礼政、礼乐等等;二是宗教香文化 , 即香文化用于礼佛、礼道、礼儒;三是社交香文化 , 用于茶席、琴桌、文房等等;四是居家香文化 , 用于驱蚊虫、避瘟疫、薰衣被等等 。
香料分类及出香特点:其一是树脂类香 , 如沉香、檀香等 , 其味道以香甜为主 , 出香特点是热火熏烧 。其二是膏脂类香 , 如龙涎香、麝香等 , 其味道以香腻为主 , 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 。其三是花草类香 , 如蕙兰、蒿草等 , 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 , 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 。其四是瓜果类香 , 如佛手瓜、柏树子等 , 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 , 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 。其五是合(水)类香 , 如香粉、香露等 , 其味道有香甜和辛辣 , 出香特点是既薰又熏 。
四苏轼合香宋哲宗元五年(1090)春 , 人日(正月初七) 。杭州 , 下起了一场小雪 。东坡先生拿出一只羊脂的玉碗 , 嘱咐侍女用它去取院中999朵梅花芯中之雪 。此雪为纯阳至真之物 , 此碗盛之可使花气不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