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又让书童按配方称出种种香药 , 这时 , 侍女已采集好梅心雪回到书房 。玉碗中的雪大部分已经融化 , 带有花粉的雪水散发出幽幽梅香 。苏东坡按顺序把配好的香药在合香盘铺撒一层 , 用鬃刷弹上一层玉碗中“梅魂雪魄”的花露 , 再铺一层香药 , 弹上一层花露待到香药基本润透之后 , 开始合香 。
这是人与香药用灵气交流的过程 , 苏轼全神贯注地调和着香药 。大约半炷香的时间 , 室内已充满了迷人的梅香 。
苏轼把合好的香放入瓷罐中 , 待香冷却后 , 用银香匙取出一匙香粉 , 此时只能闻到似有似无的淡淡香气 , 这便是香气内敛的名香所具有的效果 。苏轼印好并点燃香篆 , 那氤氲的香气 , 真好似万株梅树同时喷香 。苏轼道:百日窖藏后其香韵则会更加悠长 。
宋代的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都是合香的好手 。这一时期庞大的文人群体是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
明人周嘉胄曾发感叹说:“香之为用 , 大矣 。”说它是芳香的 , 有椒兰芬芷 , 沉檀脑麝 , 衣需香熏 , 被需香暖;又是审美的 , 有“焚香伴月”、“红袖添香”;它更是“究心”的 , 可通灵增慧 , 养性护心 。中国古代读书人一向以道德修行为上 , 美好的芳香之物可通圣德 。
五 简述中国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国香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史前6000多年的石器时代 , 它萌芽于远古祭祀之礼 , 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 , 成型于汉代和香之贵 , 成熟于盛唐用香之华 , 普及于两宋燃香之广 , 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势 , 衰败于乱世征战之忧 , 回春于安定和谐之世 。
周人升烟以祭天 , 称作“禋”或“禋祀” , 以香沟通天地神灵 。春秋战国时期对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 , 焚烧(艾蒿)、佩带(兰) , 煮汤(兰、蕙)、熬膏(兰膏) , 并以香料(郁金)入酒 。古代用香有药用、祭祀庆典、薰衣、宴会、考场焚香案 , 用香木建筑等 。
秦汉一统帝国 , 拓疆扩域 , 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南海的木本香料 。苏合香、鸡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 。汉代香品中diyi次出现和香(一种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 , 宫廷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调配香方 。
汉晋时期的香文化是“百姓敬鬼神 , 凭香烟缥缈;贵胄玉临风 , 赖香送温情 。”魏晋南北朝时 , 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 。同时 , 道教、佛教兴盛 , 两家都提倡用香 。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 , 唐代皇帝大多信佛 , 以香供佛带来对大量香料的需求 。
富贵的宋代 ,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zhi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 , 文人雅士则多设香斋 , 不仅用香品香 , 还亲手制香 , 香事仪式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这个时期 , 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走向普通百姓 , 不仅佛家、道家、儒家用香 , 香也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
明代 , 在继承和发展宋代香道精致熏香文化的同时 , 又与理学、佛学结合成了“坐香”与“课香” , 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 。佛门与文人们纷纷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 , 一时成为时尚 。这一时期 , 线香开始广泛使用 , 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制香方法 , 如书中所记:使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 , 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 , 可以做香“成条如线” 。这一制香方法的记载还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线香的文字记录 。
- 每天跳600下跳绳能减肥吗 每天跳绳一千下,分两次跳,中间休息一会儿,有减肥效果吗?
- 周杰伦也难逃发福魔咒,还有哪些一胖毁所有的明星?
- 端午节可以理发吗?端午节剪头发吗?
- 立夏开什么花?立夏有什么花?
- 立夏能给别人蛋吗?立夏能送蛋吗?
- 雪纳瑞该怎么洗澡,雪纳瑞洗澡用洗发露行吗
- 用银杯子喝水的好处有哪些?
- 中药减肥胶囊伤身体吗 吃减肥胶囊对身体有危害吗?
- 快速减肥食品有哪些 哪些减肥食品吃了之后可以快速瘦身?
- 狗狗有泪痕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