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24山向图 风水七十二山解读


平都山——在重庆市丰都县,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

风水24山向图 风水七十二山解读

文章插图

平都山,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城东北隅 。亦称丰都名山,又作酆都名山 。海拔287.3米,面积0.45平方公里 。秦属巴郡,西汉置临江县,唐朝贞观八年唐置忠州 。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忠县黄金河向西南延伸到丰都与涪陵交界处,绵延70多公里,最高峰在忠县谭家寨 。其西北是黄草山与铗凤山(精华山),东南是长江 。
平都山一直以来都是道教名山,相传从汉代起,阴长生与王方平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 。到了唐代,有人误将“阴”和“王”两人的姓连在一起,成为“阴王”,再讹传为“阴间之王”,于是丰都就成了“阴都” 。被当时的人们传为“鬼国京都”、“阴曹地府”,成为人们亡灵的归宿之地 。它不仅是传说中的鬼城,还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神曲》之乡 。
自东汉于山上建庙以来,历有发展 。主要宫观唐曰仙都观,宋曰景德宫,明曰阎王庙,清曰阎王殿、天子殿 。这里的庙观始建于西晋,明、清时最盛 。清代,名山上就有建筑风格独特的庙观达48座,至今大部分保存、修复 。有“天下名山第一都”之美誉 。
历朝历代的人们在沧桑的岁月积淀中,凭着丰富的想象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积月累修建了阴阳界、奈河桥、十八层地狱等众多场景,并根据道、佛、儒教的学说,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 。因此在名山西部有仿古建筑“鬼国神宫”、“阴司街”,是国内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观,亦是西南地区最壮观的动态人文景观 。发展为“阴曹地府”、“鬼城”、“幽都”等场所 。
丰都名山内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融逮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体的“阴曹地府”,以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遂使海内外善男信女们进山朝拜,或祈求神灵庇佑,或自我反省忏悔 。虽阎王判官小鬼之传说虚妄,但其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用又为人们所称道 。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
平都山林木苍翠,花香鸟语,建筑古色古香,雕塑、绘画民风质朴 。庙宇殿堂神像森罗,楼台亭阁依山而立,名人骚客留墨遗雅,碑刻诗联韵味隽永 。拥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护国亭、良缘亭等知名景点,佛、道、儒文化相融共生,向世人传达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文化内核 。
从唐以来,不少学者游历平都山,唐李吉甫、段文昌,北宋苏轼,南宋范成大等均有诗文传世 。山上还有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历代名人的碑刻题咏 。其以悠久的历史,难以替代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神奇的传说,秀美的风光向中外游客展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韵 。
如今,平都山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古迹、国家4A级景区 。
阴真君,为汉时修道成仙的真人阴长生,姓阴,名长生,汉时新野人,为东汉和帝(88—105年在位)阴皇后之高祖 。升仙后被称为“阴真君” 。其出生于富贵之门,素好仙道 。闻马鸣生修道成仙,离家拜其为师,朝夕追随左右,勤于仆役杂事,如是二十余年,未曾懈怠 。同门学道者十二人悉皆归去,仍不馥初衷,执祀更勤 。延光(122—126年)元年(122年),马鸣生说其一定能够修得至道,连携其入青城山修炼,架炉鼎,煮黄土而为金,又在鼎旁修筑神坛,授以《太精神丹经》 。阴长生别师归家,依丹经之方炼制丹药 。丹成,十分灵验,只须服半剂,即可升天 。他还炼制了黄金十几万斤,广为布施救济 。后携妻子云游,周行天下,举家长生 。周游人间三百年后,至平都山,白日羽化登仙而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