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天气 神十四返回迎来暗夜严寒挑战

今天(27日),神舟十五号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 。目前,发射任务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测控系统:无缝接力 全力护航神舟任务
在航天任务中,测控系统是掌握飞行器状态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天地交流的传声筒 。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控制火箭入轨、空间站运行、返回舱返回 。按计划,“神十五”和“神十四”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交叉驻留约一周左右,首次同步开展载人飞船发射和回收任务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控系统,无缝接力,全力保障神舟任务 。
这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前的最后一次全系统合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站是距离发射场最近的测控站点,作为火箭发射测控第一站,它承担着火箭上升段飞控、逃逸、返回段返回舱开伞等关键节点指令发送、保障航天员同地面话音通信、航天员生理信息监测等任务 。

把脉天气 神十四返回迎来暗夜严寒挑战

文章插图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技术总体专家谌廷政:测控通信是火箭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与地面联系的唯一纽带 。在本次任务中,我们的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面临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极端严寒天气下稳定可靠跟踪的挑战,另一方面发射与回收双线并行,要求我们在任务准备过程中必须要同步组织、同步实施、高度统筹,确保发射、在轨与回收过程中测控通信的精准可靠 。
为了能“稳、准、快”地捕获目标,东风站科技人员每日进行设备维护,每周开展三次以上任务专项、应急处置、岗位操作、轨道计算训练,从文书拟制、方案学习到流程演练,每一个环节都反复验证,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使人员、设备达到最佳参试状态 。
把脉天气 神十四返回迎来暗夜严寒挑战

文章插图
总台采访人员沈玲:这里就是代号为“双城”的大树里测控点,我身旁的这台光学望远镜,口径约600毫米,实际作用距离却在1000公里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追踪火箭、飞船的“千里眼” 。科技人员需要以毫米级的精度操作单杆,控制设备,实现对目标飞行器的精准识别和捕获 。
航天测控要求看得见、更要跟得上、跟得稳 。大树里测控点根据不同任务、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善185份任务文书和76份应急方案预案,把最充分的测控手段做在地面,把余量留在天上,确保航天员安全进出太空 。
把脉天气 神十四返回迎来暗夜严寒挑战

文章插图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控分系统高级工程师宋雨:从飞船发射、对接、在轨运行到返回,我们的活动统一测控设备和固定统一测控设备全程参加,联合系统内其他光学、雷达、遥测等设备,构建了精准、可靠、严密的跟踪测量链,全力护航神舟任务,实现“跟踪测量立体连续、落点预报快速准确、搜索救援舱落机临”的测控保障目标 。
测发系统:全力保障“神箭”超低温环境发射
与以往神舟任务不同,此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窗口期正值寒冬暗夜时分,临近发射,这几天发射场夜间最低气温降至-20℃,直逼火箭发射最低温度条件,是载人发射任务有史以来环境温度最低的一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系统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待命,让“神箭”在最寒冷的季节,有最温暖的陪伴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系统空调岗位参试人员,正在测试塔架封闭区空调升温能力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火箭内成千上万个元件能否正常运行 。
把脉天气 神十四返回迎来暗夜严寒挑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