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_薏苡仁图片_薏苡仁副作用_是什么

性凉;味甘淡;归脾、肺、肾经 。
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 。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

禁忌脾约便难及妊妇慎服 。
薏苡仁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天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 。打下果实,再晒干,除掉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
薏米可用作粮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汤均可 。夏秋季和冬瓜煮汤,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湿 。由于薏米营养丰富,对于久病体虚、病后恢复期患者,老人、产妇、儿童都是比较好的药用食物,可经常服用 。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治病,作用都较为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 。据报道,薏米治病的成份薏苡仁酯,不仅具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是一种抗癌剂,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可用于胃癌及子宫颈癌 。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还有降压、利尿、解热和驱蛔虫的效果,适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蛔虫病等 。
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
薏苡仁的引入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的种子是东汉时期由马援征战安南胜利后带回来的,所以它的名称古时带有回回米、西番蜀秫、必提珠等少数民族语言特色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有薏苡子的记载 。汉末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也有了含有薏苡仁的方剂,说明我国栽种薏苡仁在汉代已经普及 。在《金匮要略》中已经作为风湿病和肠痈的重要用药 。马援是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时的大将 。薏苡仁的种子由马援从安南带来 。那么,《神农本草经》已经有了薏苡子的记载 。说明《神农本草经》可能是东汉时期而不是西汉时期的著作,因西汉时期还没有薏苡仁 。也有可能是西汉起稿并传抄,东汉补充而成书的 。
薏苡仁是薏米吗
苡仁=薏仁=薏米,是同一种食物 。
薏苡仁图片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_薏苡仁图片_薏苡仁副作用_是什么

文章插图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_薏苡仁图片_薏苡仁副作用_是什么

文章插图
薏苡仁的功效
性味:甘、淡,凉 。归经:入脾、肺、肾、胃四经 。
功效主治:健脾,补肺清热,利湿 。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 。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 。""杀蛔虫 。"《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 。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
清热利湿
薏卷甘淡利湿,微寒清热,对于三焦湿热有较好疗效 。对消渴欲饮,小便短赤最佳 。曰:“伤风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噘……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 。”症见:壮热汗出,寒战,胸闷作痛,转测不利,咳嗽气急,咳吐脓痰,其味腥臭,口干咽燥,烦燥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可首选薏仁化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