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它的主要功效有解热、利胆、抗菌、抗病毒、抗真菌还能降脂,许多人不知道茵陈长什么样,下面中药师宁宁为大家分享茵陈图片以及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

文章插图
茵陈图片 药材

文章插图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 。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本草植物茵陈蒿的干燥幼苗 。野生 。
产地: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等省 。其它各地亦有生产 。
性状鉴别:茵陈为带有部分短根的幼嫩的干燥权草,多皱缩卷曲成团状 。根木质化,坚硬,表面棕褐色,内黄白色 。丛生多数苗茎和叶柄,细如线 。长约3~10厘米 。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先端三尖形 。茎叶表面均密披灰白色毛茸 。绵软如绒 。气微清香,味微苦 。
以棵小,质嫩,密披灰白色毛茸,绵软如绒,气清香者为佳 。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茵陈烯、茵陈酮、茵陈素、另含叶酸、绿原酸、咖啡酸 。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解热 。茵陈浸剂有强力的解热作用,但煎剂解热的作用则较弱 。
2、利胆 。能促进胆汁的分泌,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及咖啡酸等 。
3、抗菌 。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
4、抗病毒 。对流感病毒(PR8株)有强力的抑制作用 。
5、抗真菌 。稀释400万倍,仍能抑制猩红色毛癣菌发育,有效成分为茵陈素 。
6、降脂 。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防止血管壁脂质堆积 。
炮制:去根、切咀、生用 。
性味:苦、味寒 。
归经:入脾、胃、肝、胆经 。
功能:清湿热,退黄疸 。
主治:黄疸、小便短赤、湿疮 。
临床应用:为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 。
1、治湿热黄疸,用于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取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 。黄疸初期时,热重于湿,有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微胀满、脉弦数者,则配栀子、大黄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放入茵陈蒿汤 。如果湿重于热,有胸脘满闷,头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结,而小便不利的证候较显著,脉濡缓,则须配五苓散,方如茵陈五苓散 。
2、治寒湿黄疸,用于阴黄(黄色暗晦如烟熏,多见于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等病),有全身虚寒而夹湿的证候,此时须配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等,以温化寒湿,方如茵陈四逆散 。
3、作为柴胡的代用品用作清热 。茵陈和柴胡都有解热作用,中医经验认为两药都入肝胆,能去肝胆实火 。但茵陈的药性较柴胡稍柔和,故凡平素阴虚而新有实热,须用柴胡清热,但又不能受柴胡之刚燥者,可用茵陈代柴胡 。
使用注意:虚黄是黄而带淡白色,小便如常,口淡,脉弱,是由贫血,寄生虫病所致,不是由湿热引起,因此不宜用茵陈,宜用补中益气药物治疗 。
用量:15~30g 。
处方举例:
1、茵陈蒿汤(《金匮要略》):绵茵陈30g,大黄9g,栀子12g,水煎服 。
2、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绵茵陈30g,云苓15g,猪苓12g,白术12g,泽泻9g,桂枝6g,水煎服 。
3、茵陈四逆汤(《张氏医通》):绵茵陈18g,熟附子9g,干姜9g,炙甘草3g,水煎服 。
注:茵陈蒿各地使用习惯不同,原植物种属不一,京津两地习用上述茵陈蒿 。此外据(中药志)记载有以下同科类似品和地区习用品 。
- 祛斑老偏方,6种民间祛斑妙招
- 大米生虫子处理小诀窍
- 维生素B5的功效与作用,什么人需要补充维生素B5
- 去火的中药有哪些,8大中草药降火最快
- 112平简约现代风,素雅的颜色搭配,心动了!
- 美式风格的新房,半年的装修时间终于毕业,大气优雅,超美的
- 刘涛在直播间做出承诺其目的是为了什么你知道吗?
- 怎样发现自闭症的早期症状呢?怎样zhi疗自闭症?
- 有什么好方法来监督一个不自律的人减肥?
- 草莓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