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醒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试试这款小米汤!

早醒实在太痛苦了,因为本来就睡得晚 。中年人的自由时间,只有在小孩子睡了以后 。好不容易放下手机,已经半夜了,最希望的就是一觉到天亮 。。。。。不,到大天亮 。
然而,命运弄人,早上鸡还没打鸣,自己就先醒了 。睁着眼睛,活生生地躺在床上,等睡前装模做样定的闹钟响 。说吧,是不是你?
都说只有年轻人才能睡懒觉,老年人都醒的早 。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这是阴虚的表现 。如果把醒着作为阳,睡着就是阴 。那所谓的入睡,其实就是阳入阴的过程 。这也就是中医里常说的神魂归舍 。
当人进入中老年后,气血都会亏虚,一般以血虚更为明显 。血为阴,阴不抱阳,阳气浮越在外,就会醒来 。
早上是天地之间阳气升发的时候,如果人的阴血不足,不能好好地收敛神魂(抱阳),就像水浅不足以养龙一样,体内的阳气就会随着天地之气的招感,浮越而出,人就会醒来 。
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再次入睡的 。就只能眼睁睁地等到天亮 。但实际人的睡眠并不足够,因此要么快起床前又头身昏沉地想入睡,要么就白天时常犯困,没精神 。
【早醒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试试这款小米汤!】如果单纯是血虚造成的,补血当然可以 。但由于现在人的心理压力大,情志问题多,心肾不交的情况更为常见 。
在人体,心在上,肾在下 。心为火,肾为水,心气要下降温暖肾水,肾水要上乘清润心火,达到水火既济的结果,这就是心肾相交 。
当心肾不交的时候,心气不得下,肾气不得上,从而出现上热下寒,心火亢盛,手脚冰凉的情况 。心肾不交,也就是阳不入阴,那还睡啥?起来拖地!
那怎么才能让阳入阴呢?阳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咋往阴里放?这个问题,你想不到没关系,咱中医祖师爷早就想到了 。早在《内经》里就记载了一个方子,叫做半夏秫米汤,专治阳不入阴的失眠症 。
《内经》:“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
文中的半夏汤,指的就是半夏秫米汤 。这个方子很小,食材也简单,就是半夏和小米 。但是原文中记载的制法却有点儿烦:“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 。久者,三饮而已也 。”
简单地说,就是要用远在千里以外的流水,取其清水5升(甘澜水),用新鲜的芦苇叶烧火煮开后,放入一升小米(2.4斤),半夏70~80克(约),改小火慢炖 。等水剩下1.5升的时候,把渣滓去掉,只饮米汤 。一日三次,每次一小杯 。
新病的,喝完放下杯子就睡着了 。久病的,最多喝上三次也能睡着了 。
为何有这样神奇的疗效呢?原文没解释,后人的解释多从脾胃入手,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有降逆化痰的作用,而小米又甘寒养胃,所以胃里舒服了,人就能睡着了 。
但是我们看原文,人家就不是从脏腑说的,而就在说引阳入阴 。之所以用半夏,是因为它在夏至前后成熟,此时阳气虽盛,却也到了一阴生之时,因此半夏就有了引阳入阴的功效 。
而小米色黄,土气最厚,入脾胃可补益中焦之气 。半夏交通阴阳,打通中焦通道,引阳入阴 。二者相配,则可达到:“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