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别称叫什么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七夕 , 这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 , 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 , 也是四大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夕节别称叫什么 , 希望您能喜欢!

七夕节别称叫什么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文章插图
七夕节别称叫什么
七夕节的别称主要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双七、星期、兰夜、牛公牛婆日、小儿节、穿针节、道德腊、中国情人节等 。
七夕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 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 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 , 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 , 故名“七夕” 。
别称的由来
双七
此日月、日皆为七 , 故称 , 也称重七 。
七姐节
七姐 , 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 。七姐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 , 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七月七日传说是她的诞辰 。
乞巧节
“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 , 故又称“乞巧节” 。民间相传 , 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 。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 , 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
女二节
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 , 故称女节 , 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
兰夜节
农历七月古称“兰月” , 故七夕又称“兰夜” 。
穿针节
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 故称穿针节 。
牛公牛婆日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 又叫“贺牛生日” 。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 , 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 , 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 , 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 , 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
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 始于汉 , 流于后世 。
穿针乞巧 , 也叫“赛巧” , 即女子比赛穿针 , 她们结彩线 , 穿七孔针 , 谁穿得越快 , 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 , 穿得慢的称为“输巧” , “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 ,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 ,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 , 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 源于穿针 , 又不同于穿针 , 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 。所谓投针验巧 , 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 , 放在天井里 , 倒入“鸳鸯水” , 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 , 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 , 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 , 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原来面盆里的水 , 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 , 表面依稀生成薄膜 , 于是取缝衣针 , 轻轻平放在水面上 , 针不会下沉 , 水底下 , 就出现针影 , 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 , 即是“乞巧”失败 , 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 , 或弯曲 , 或一头粗 , 一头细 , 或是其他图形 , 便是“得巧” 。
兰夜斗巧
兰夜斗巧是一种游戏 。七月旧时称为“兰月” , 而七月初七即七夕这天晚上又叫作兰夜 。将五彩线互相绊结起来 , 叫做“相怜爱” 。女性们一起到闭襟楼上 , 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 , 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 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 ,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 , 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 , 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 , 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 , 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