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反抗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高平陵之变,是三国时期曹魏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经过这一次的政变之后,曹魏政权就已经完全被司马懿攥在手中 。当时,曹爽的谋士桓范建议他挟天子前往许昌,然而曹爽并没有这样做,这就导致了最终严重的后果 。那么,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去了许昌,这场政变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反抗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文章插图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其实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如果当时曹爽挟天子逃往许昌,那么对于司马懿来说,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可能司马家族要遭到灭门之灾 。而此时东吴和蜀汉也一直虎视眈眈,魏国边疆将再起祸乱!
那么曹爽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妥协?难道没有人劝他吗?事实情况是有的,只是曹爽没有听从罢了 。曹爽的心腹智囊为何晏、邓飏和丁谧,高平陵政变发生时三人恰好都在洛阳城,没有跟随曹爽前去高平陵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有人帮曹爽的忙,谁呢?桓范和鲁芝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反抗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文章插图
鲁芝对曹爽最忠诚,当司马懿率领3000死士冲进洛阳城,封锁各个城门后,鲁芝率领部分随身士兵强攻城门,然后投奔曹爽而去 。见到曹爽后,鲁芝建议曹爽挟天子而令天下兵马,这样的话,司马懿的那些士兵根本就不值得一击 。但是曹爽没有采纳 。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反抗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文章插图
桓范更有意思,他是临时起意 。当时司马懿入洛阳城后,以郭太后的名义发诏,任命桓范为中领军,接管城内曹羲(曹爽之弟)的军队 。当桓范将要前去时,他的儿子劝他说:如今天子在曹爽手中,还是投靠曹爽好 。于是桓范立马转向,朝城门狂奔 。在平昌门诓骗自己曾经的部下司蕃,说自己带有司马懿的手令 。然后出城奔往曹爽军营 。
桓范胸有计谋,见到曹爽后冷静的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给曹爽指出了针对的计策 。桓范建议以阙南别营和洛阳典农为兵力进行防卫,然后撤退到许昌,以许昌为大本营号召天下兵马 。桓范此时带有朝廷的大司农印,可以征召全国军粮 。许昌也有一座武库,里面的武器足够武装军队 。这样的话,兵有了,武器有了,兵粮也有了,一切稳操胜券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反抗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文章插图
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 。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羲兄弟默然不从 。
鲁芝和桓范给曹爽出的主意大概意思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桓范的主意思路更严密而已 。如果曹爽头脑清醒,听从了桓范的建议,真的以洛阳附近的兵力为护卫,且战且退至许昌,则司马懿休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司马懿很清楚,此时他手中的依靠和旗帜仅仅是郭太后而已 。太后干政在曹操时期可能还行的通,但是早在曹丕时期就已经禁止后宫干政了 。因此,司马懿胁迫郭太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要求罢免曹爽大将军的诏令,其实是没有效力的 。司马懿真正依仗的还是自己的威望而已,因此,司马懿才是真正的着急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反抗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文章插图
司马懿为了稳住曹爽,让太尉蒋济给曹爽写信,以自己的人格来担保曹爽的人身安全 。司马懿还派了曹爽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轮番做曹爽的工作,为的就是让曹爽放松心态,早日投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