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螺距又叫螺钉头,是连接螺杆的定位装置;螺钉头有一定的标准长度(4~9 mm);有一定的直径(10~20 mm);当其宽度和深度(单位为 mm)大于螺钉头外直径时称为螺距(mm)或螺钉头的外径(mm) 。通常由金属片制成的凸形螺母和圆柱形螺母构成 。凸形螺母与圆柱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即螺钉头外表面的凸台(凹台)与圆柱体之间有一定差距的凸台(凹台)内表面凸台(凹台)与圆柱体之间有一定间隙 。圆形螺母内部还有一定高度的螺纹间隙,称为螺距(m4);由凸台、圆柱体、凸台螺纹组成的锥形螺母)被称为锥形螺母(m4);由锥台和圆柱体、凸台组成的圆锥形螺母)被称为圆锥孔螺母(Valeo);圆锥孔螺母由两个圆锥和两个圆锥形圆圈组成;圆锥孔螺母可被制成圆锥形或者倒圆螺母(图2-5) 。
1.螺距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螺针的两端各有一个直径为0.5~0.8 mm的圆,其直径为0.45~0.65 mm,并有一个与螺针两端直径相同的螺纹孔 。当其中一个螺针的螺纹到另一个螺针时,其外部的锥形螺纹表面与锥心表面发生接触作用所形成的距离称为螺距 。螺距是用来连接螺钉头和端面与锥面、螺纹孔之间的关系 。
2.螺钉头的性能及要求
要求螺钉头具有高强度、耐冲击和耐磨损的性能;一般选用高合金钢制造;不能采用普通碳钢制造;要求螺钉头有一定的刚性;对连接轴、螺纹端面的刚性要求不高,螺钉头可以做不需要刚性元件的连接 。
3.螺距的确定公式
选择最佳长度(在规定条件下)确定螺距;选择合适直径(当实际尺寸大于规定长度时)确定螺距;确定螺母螺纹表面之间的间隙(螺纹直径与螺纹表面之间的距离)或螺母的螺程来确定螺距 。确定螺距可分为四个步骤:1)测量螺钉与端面连接处的尺寸:2)确定螺钉与端面间的角度:3)测量螺钉端面外表面与螺纹表面之间的螺距;4)测量螺钉端面外表面与螺丝槽内表面之间的螺距;5)测量螺丝槽内表面之间的螺距 。选择最佳长度也是一个确定螺距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工件安装后或装配后能不能达到所要求的位置(图2-7) 。螺距从测量开始到最终安装成功间隔不少于24个小时,所以在确定螺杆中心距和螺距精度时要尽量选择合适长度、最小值最大值为准) 。公式(4)为一个固定值:它是螺钉头或圆锥孔壳与所需螺纹连接处外表面上所处直径点到允许最大的公差;通常情况下,长度 r、直径 D、外径 f、螺纹中心距离 C这四个因素是用来综合确定螺丝端面与螺丝槽内面之间孔间尺寸或螺杆中心值时出现的误差(这就像给了一块蛋糕却切得太薄’’’的概率极小一样) 。
4.生产工艺
【m4螺距】螺距的生产工艺有很多种,一般分为:热固结热处理工艺(MIG)、热固结热处理工艺(MFA)、冲击热处理工艺(NB) 。热固结热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硬度、很高的强度、优良的塑性和耐热的性能等特点 。当高温淬火时,工件不会发生过热现象(图2-6) 。冲击热处理工艺:在淬火时工件受到较大的热冲击,工件内部有大的应力集中点,使之发生变形或应力集中而产生塑性变形或脆化使加工精度下降,影响工件外观质量和精度以及工件的寿命和质量,采用冲击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一问题 。冲击淬火工艺适用于低硬度且高温淬火,一般情况下可以保持较高的淬火温度(一般为350~550℃),较高的硬度(HRC58~58)以及较好的强度(MIG)能够较好地提高工件淬火加工性能和加工精度 。
5.生产过程中常见缺陷以及处理方法
生产过程中常见缺陷的处理方法是对螺距进行检验,通常,检验工作完成后就要重新进行热处理和磨光 。然后进行预处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耐磨性 。如果产品上存在圆锥孔等缺陷,要对其进行消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另外对于标准尺寸也可以对其进行校准或者通过工艺来改善产品尺寸 。由于圆锥孔螺纹是高强度的材料,因此对于螺栓的公差就应该严格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