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款被骗钱能要回来吗?捐给骗子了还能不能做慈善?


慈善捐款被骗钱能要回来吗?捐给骗子了还能不能做慈善?

文章插图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求助帖,“因为妻子得了癌症,希望借钱给她治病” 。帖子上的姓名叫袁晓芬,是重庆市合川区人 。由于妻子患病急需要医疗费,自己一人在外地打工挣钱,却被骗了数万元 。如今妻子想把被骗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可对方却并不愿退还捐助款项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
1.慈善募捐不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对我国慈善事业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慈善法第25条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的,应当向社会公开募捐方案和捐赠款物及其用途;不按规定公开募捐方案和募捐款物使用方案并公开募捐方案等信息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募捐组织者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在刑法规定的非法募捐中情节严重的……”因此,袁晓芬妻子要求退回募捐款项没有法律依据 。因此对于募捐行为是否属于慈善机构或其他慈善组织具有优先受偿权吗?采访人员就此咨询了北京炜衡(重庆)律师胡海波 。他表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慈善募捐有着明确规定: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从事慈善活动并为维护慈善活动募得善款依法使用所必需物资和相关费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慈善法第二条规定:慈善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重要形式 。因此,慈善事业不仅是一种公益活动也是一种民事行为 。它和民事主体是平等自由关系,也有特定关系和法律关系存在 。对于捐赠人而言就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对于受赠人来说可以依法追索慈善诈骗中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受到赔偿;其他途径可以解决争议等情形的发生,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这一类纠纷 。”因此,如果袁晓芬没有能力退还捐款属于违法行为的部分就可以拿回捐款了;但是对于袁晓芬收到捐助后再没有捐给慈善组织或是其他公益机构却被骗钱款并不受法律保护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时可以要求返还受赠国或受赠人财产以及返还其已经接受的捐助款项 。”该律师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行慈善活动:……(四)公开募捐前募集善款符合本法规定;”因此袁晓芬被骗得款项已用于其妻子看病支出和家庭支出等情况
2.如果是个人被骗,是否可以起诉公益机构要求返还?我国法律规定,个人向社会组织捐赠的款项如果不能按时退回,可以请求受赠人赔偿损失 。但是如果是单位被骗的话,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单位或者个人退还款项 。所以如果袁晓芬的情况属于欺诈的话,一般会要求撤销合同 。另外一个就是慈善机构,它也承担着法律责任 。它是属于民事责任的一种情形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二条个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损害其他公众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九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该法律没有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话,该行为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据该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撤销民事判决、裁定 。”所以袁晓芬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退款 。同时袁晓芬也可以请求法院判决慈善机构退还自己的捐款或被骗款项以及维权费用 。
3.被骗后可通过哪些途径维权?对此,采访人员咨询了律师,给出了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慈善组织接受捐款时应当出具合法的收据或者其他有关票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侵占或者其他违法所得 。”对于捐赠这件事,法律规定是有明确限制 。慈善组织应在章程中明确规定并向社会公开账目、善款用途等事项 。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慈善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组织实施慈善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等规定 。“此外‘网帖’中提到的当事人提供了个人信息和医疗情况都属于个人隐私范围,应该予以保密 。”而对于袁晓芬女士的求助行为显然属于恶意违约,袁晓芬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然袁晓芬称家里被骗了三四万元并不值得同情!但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维权哦!”(中国消费者报)编辑|王婧赵一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