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


肺大泡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

文章插图
肺大泡(肺泡)是肺脏内大量形成的肺泡,是肺实质的最大的泡状物,正常情况下肺泡腔内无气泡,肺泡内充满气体;肺泡壁因炎症或外伤等因素使肺泡破裂形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肺泡 。一般情况下,肺大泡在整个肺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炎性病变,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1]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 。肺部 CT可显示肺泡形态改变 。其发生率约为0.3%~10%(肺泡直径≥10 mm),较大者可达数厘米甚至数十厘米 。肺大泡与肺泡局部的肺组织粘连形成的巨大泡组成,大小可达到正常肺泡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多为双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在5~10厘米不等 。多数肺大泡无粘连,也有少数患者可见肺大泡直径超过5厘米 。肺大泡通常无临床症状,当出现呼吸困难时多为一侧或双侧,常为一过性症状 。少数患者有胸膜刺激征等影像学表现或肺功能检查时发现有异常[2] 。
1.急性炎症性肺泡破裂急性炎症性肺泡破裂是指因感染、创伤或药物(如抗生素)等引起局部炎症,从而导致肺泡发生破裂产生大量肺大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急性发热性肺泡破裂:以肺泡局部炎症性病变为主:如急性肺脓肿后脓毒血症,结核性肺炎所致;如急性感染后脓肿形成,破溃时所致;细菌感染所致;创伤性感染所致[3] 。②肺结核患者发生急性炎症性肺泡炎时,肺结核病原体可侵入,当侵入肺泡内病原体侵入肺内时即产生剧烈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风暴而形成肺泡破裂导致胸膜或肺部大出血死亡[4] 。③结核性肺泡炎:结核杆菌侵入并破坏正常的支气管粘膜时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和炎症因子释放进入组织内,使肺泡弹性纤维被破坏并形成一个个巨大的肺泡腔 。当肺内压力过大时,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形成巨大空洞或大出血[4] 。这种组织破坏后为巨噬细胞所吞噬,大量气体进入肺部形成巨大泡(如图1) 。④创伤性肺泡破裂:由于肺粘膜挫伤、肺裂伤、创伤、吸入性肺炎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局部气道破裂而导致大量气体外溢产生气泡而使肺内压力升高形成巨大泡状物 。当肺部受到一定损害时,免疫系统无法清除侵入的致病菌或发生变种时引起疾病所致的支气管扩张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及肺泡壁血管收缩致肺部缺氧,致使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液大量积聚形成巨大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而导致大量气体通过;同时也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产生缺氧性缺氧而导致肺水肿[5].这就是引起肺大泡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呼吸道异物阻塞造成肺部炎症反应形成大量肉芽组织,并可使纤毛摆动障碍而被破坏导致血液流入肺部引起急性或慢性间质性肺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肺部感染 。其发病率约为5%~10%[4] 。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
2.恶性肺大泡肺大泡在临床上的发生率约为0.3%~10%,多数病人表现为单侧,少数病例可有双侧或多侧发病[3] 。肺大泡的病理形态与原发性肺泡性肺癌的肺大泡类似,但其体积更大,多数患者有较长的病程,可从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上无明显特异性特点,极少有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有弥漫性结节影,但不影响其临床价值[4-5],而多数原发性良性性肺大泡仅有少数为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所致者[5] 。恶性肺大壁常与恶性肿瘤合并存在,其可表现为胸膜刺激征[4]、脓胸或纵隔脓肿发作[6]等[1],也可出现其他影像学表现(如气胸、胸腔积液等) 。》》3.弥漫性肺大泡:指肺泡壁因病变所致肺气肿或肺部感染所致肺部损害引起的胸腔积液及血气胸,其表现不典型且不易发现(表现明显),常被误诊或漏诊[3] 。恶性肺大泡可见于肺门或锁骨上窝或纵隔、胸膜后、上胸腔和纵隔[5],但仅限于单一脏器如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等[7] 。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无发热[2],偶可无明显不适且伴有气短[2]及咯血等症状 。’恶性肺大泡(LSIL)是一种少见疾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