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多久?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多久?

文章插图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以称为“伏天” 。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中伏 。”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的时期,这时天气闷热、潮湿,暑热难耐 。因此,我国有伏天之说,人们常会将初伏叫伏日 。当然也有采用重头戏“头伏饺子”作为头几天传统习俗的说法,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一种习俗 。
1、三伏的特点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通常在农历的小暑与处暑之间,也有很多年份是立秋之后出梅的情况出现 。一般三伏中出现10天左右的小暑日 。在立秋后第一个头伏、立秋后第二个头伏和第三个头伏都是“三伏天” 。从时间上来看,“三伏天”基本上与夏至节气相重叠,每年是指7月下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 。不过,也有例外:有些年份是指农历七十一年或六十三年一回的情况 。
2、天气表现
每年的三伏为10天 。“三伏”又分初伏(10-15日)、中伏(15-20日)和末伏(21日-28日) 。初伏以7-8日为一个伏天,8日以后则以10-20日为一个伏天 。每年中伏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 。初伏和中伏都是10天,初伏结束后十天进入中伏 。中伏(7月21日-28日)则只有20天 。
3、饮食搭配
三伏天吃什么好?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吃一些清淡降火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 。饮食上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多吃一些苦味蔬菜和苦瓜、苦菜、芹菜、丝瓜、冬瓜、黄瓜等 。还要多喝一些汤类以及茶,如绿茶、苦丁茶、决明子茶等,既能解渴开胃,又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
4、生活习惯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多久?】“伏天人容易心烦气躁,容易发无神 。因此,要少食冷饮、不饮冰冻饮料,保持精神愉悦 。”杨东旭说,夏季人容易心烦气躁,而天气闷热出汗多,人体容易缺水、疲劳,此时更应该注意补充水分 。还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因为高温炙烤不但会使人口渴难耐,还会使皮肤出汗增多,水分蒸发加速,使人皮肤干燥、缺水,容易发生各种皮肤疾病 。在高温下户外工作,人很容易感到口渴、浑身无力,因此,应该注意补充水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