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发源地


扎染发源地

文章插图
扎染是中国古老的染艺 ,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 是一种传统的染艺 。在中国古代 , “扎染”这个词最初是作为染布工艺来使用的 。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的情况下 , 人们不可能将普通白布染成各种颜色 , 只能通过扎染来达到装饰和染色 。扎染最早出现在距今7000多年前 , 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
1、历史悠久
我国扎的历史源远流长 , 距今约7000多年前 ,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扎”字图案并已出现印染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染布技艺的国家之一 , 扎制品已经广泛用于服饰、头饰、装饰品等生活用品的制作 。扎制品是古代汉族传统手工纺织工艺品 。目前 , 扎染已成为继刺绣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手工纺织艺术 。
2、工艺复杂
扎染的工序是复杂的 , 通常有洗、扎、染、漂、烫、烘等 。其中洗是最主要的工序 , 将扎染织物浸满温水中浸泡五分钟 , 然后用清水漂洗 , 直到把织物表面洗干净为止 。然后将晾干的扎染织物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以上 , 然后晾干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 整个过程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 。
3、影响深远
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扎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都受到中国南方民族的影响 , 甚至还传到了东南亚等地 。在西方 , 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西方油画” 。它是从德国文艺复兴以后传入印度的绘画形式 。而我国民间制作的“麻花鞋”、妇女用的头巾等都是用扎染技术制作出来的 , 这也意味着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很大 , 至今影响依然很深 。
4、分布广泛
扎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 , 最主要的是浙江 , 在浙江海宁、杭州、宁波、绍兴、台州、温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地区均有此种工艺 。以海宁为例 , 据海宁县志记载:“嘉兴人有世居水乡者 , 日人争织之 , 其布甚贵 , 民多其织以纳上民之财 。”说明海宁一带曾从事织造及加工扎染产业 。在浙江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吴越地区、绍兴沿海地区及浙江沿海地区等地均以海盐为代表特产之地 。浙江北部、东部沿海地区因气候温暖适宜发展扎染产业而形成气候集中地 , 如浙江德清、余姚一带就为我国著名扎染产地 。除浙江外 , 还有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份也有此种传统染艺 。
5、文化传播
【扎染发源地】中国的扎染技艺传承至今已有5000多年 , 并融入了大量的民俗和宗教活动 , 这是其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 。这也是中国扎染传承至今不断的原因所在 。有资料显示:在海外 , 扎染制品已成为了各国的文化象征和时尚 。到目前为止 , 扎染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因此 ,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和非遗文化之一 , 我国有必要保护并传承好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