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门洞里|江花


说来有趣儿 , 最初认识“门洞里”书屋是在朋友圈 。 落地的大书架排满书籍 , 书桌上看似随意而放的一小摞书 , 三三两两散坐的读者 , 一杯咖啡一本书 , 一股静气扑面而来 , 诗意又浪漫 。
如此美妙的好去处我怎么不知道呢?问了地址 , 待我按图索骥到了地方 , 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叫“门洞里”了 。 在一栋老式居民楼外 , 穿过一个大门洞 , 左拐进入二楼 , 就是“门洞里”书屋 。 “门洞里”果然大有乾坤啊 , 藏宝似的 , 如果不是特意寻来 , 根本就不会注意到 。
轻轻地推开门 , 右边服务台的小姑娘轻声打了招呼之后 , 仍旧埋头工作 , 并不过多理会我 , 但在这里不会觉得被怠慢 , 反而有一种特别的放松感 , 我自在随意地观察起这间书屋 。
空间不大 , 五六十平方米的老式居民房而已 。 外间左手边是依墙而立的两排书架 , 满满当当地占据大部分空间 , 中间的书桌随意放着书 , 靠窗户的书桌 , 摆放得却很家常 , 书籍、闹钟、台灯、笔筒、打开的笔记本、电脑 , 甚至还插了一束鲜花 , 就像刚刚还有人在这里看书学习 , 让我忽然想到儿子的学生时代 , 也想到自己当年考证夜读的时光 。
移步里间 , 同样满是书籍的大书架 , 但这里更多的是读者阅读的小空间 , 小小的隔间里 , 一张书桌 , 几把椅子 , 书桌上面有一个笔筒 , 一本小便笺 , 供读者使用 。 露台的空间也被开发出来 , 摆上几个书桌 , 铺着漂亮的桌布 , 天气又暖又好的时候 , 在这里看看书聊聊天 , 或者仅仅是望着蓝天白云发呆 , 心情简直要美上云端 。
年轻人有的在看书 , 有的在敲打笔记本电脑 , 有轻声聊天的知己 , 我坐下来 , 点了一杯拿铁咖啡 , 拿起一本《鲜花和》随意翻阅着 。
抿一口咖啡 , 抬头见一台古老的收音机 , 古香古色 , 简直和我小时候家里那台一模一样;对面的老式电视机上 , 竖起一块写着“低语”二字的牌子 , 工工整整的楷书体 。
【小书屋,门洞里|江花】此刻我才发现 , 店主小潘是位怀旧的人 , 竟然收集了不少老物件放在店里当摆设 。 我轻轻拿下挂在墙上的读者留言本 , 满满都是温馨的文字 , 有远在外乡打拼的游子回家探亲时 , 来书屋小坐有感而发;有专程来小店打卡的外地读者;有即将远读的学生写下无限的留恋;有的读者还会画上一幅小漫画 , 更添灵动与纯真 , 无一例外 , 他们都是情怀满腹、字迹优美地留下痕迹 。
这是一家小型人文社科类独立书店 , 所以最让我欣喜的还是那些书 。 书海茫茫 , 想找喜欢的书真不是容易的事 , 而在这里 , 店主小潘仿佛猜透我心思似的 , 早已经替我筛选出来 , 每一本书我都爱 , 都想看、想买 。 人文社科、文学文艺 , 有特色、有内涵、有品质 , 从此我可以把这里当成“精神绿地” , 净化身心的“诗意栖居地” 。
这些年没少出去旅行 , 每到一地必定要到当地的书店逛一逛 , 也见识了不少网红书店 。 在我们这个三四线的小城里 , 文化是相对落后的 , “门洞里”是第一家多元化的书店 , 极具美感与怀旧的装饰 , 复合多元的经营 , 精心挑选的书籍 , 不似网红胜似网红 , 是真正爱书人的好去处 。
尽管“门洞里”的规模不恢宏 , 但这都不妨碍小城人对它的喜爱 , 它带给我们静怡、深邃的阅读体验 , 让我相信小城自有静水流深的文化底蕴 , 感受到在文明世界里心灵有了栖息之处 。
(作者:夏学军)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