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周礼·春官:“掌典史籍,典史掌书契 。”尚书·禹贡:“掌史籍,执掌天下刑狱之书,与诸侯共判 。”汉书·食货志:“以典名史籍,史谓之官” 。至唐代则改称为“律部” 。汉代则称之为“律令”等;唐代则称之为“法典”(新唐书·官制志:”典史、太常博士、刑部博士为律令”) 。唐初将律令权与尚书省的司法职能分离开,但两者并非对立关系 。
【典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看完你就知道,以前的人真会玩!】1.与尚书同级别的职官
官制的演变与国家法律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周代,官制度分为三部:部尹、司空、典史 。其中,以司空为正三品,由左庶长兼领之(隋书·官制志:”司空,掌军政之事焉 。太常博士,从三品) 。到了唐代,则由“典史”演变而来 。唐朝的吏部下设吏部郎等官为:中书令、侍中(正六品)、司寇(正七品)、吏部尚书(从三品)等官皆为“典史” 。”因此当唐初制定唐律令时,便将“典史”这一职位与刑部的最高司法官员——“刑官”共同作为“正六品”的尚书省司法机构来设置 。
2.尚书之职
“尚书”,即皇帝与尚书省议事时的参谋机构;汉代以汉初所设“司徒”负责行政工作 。尚书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是行政长官 。“司徒”是汉代官吏官职名称中的一种叫法(汉书·百官公卿表六:“尚书、司徒、司寇、大中正掌政事二十人左右,掌一台事、三司使二人,掌五军七校及百官一人 。”)司徒之职是汉代官僚官职名称中的重要一员,是帝王政治指导下负责行政工作的助手,与文官不同,司徒一职有自己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标准与具体要求,因此有严格的职责和任期限制 。从西汉中期以后至唐朝中后期,司徒的性质一直未发生变化 。
3.典史与其他大臣的区别
新唐书·官制志记载,典史所管理的事务主要有三项:其一:参与全国律令典法及相关事宜;其二:对全国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查;其三:负责统计司法的相关数据;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典史作为律令的实际负责人员在唐朝时期已与刑部产生一定联系,并有一定权力 。
- 二阳之后吃什么药最好 二阳之后需要注意什么
- 二阳之后还会三阳吗 二阳之后有什么后遗症
- 狗狗饥饿的表现 狗狗饿了的表现
- 怎么共享屏幕不被发现?教你如何巧妙隐藏自己的小屏幕
- 现代启示录几个小时
- 现在还有4050政策吗 2022年还有4050政策吗
- 小狗疼得什么 狗狗疼痛的表现有哪些
- 怎么看猫的年纪大小 猫咪怎么看年龄大小
- 现在就告白妹妹穿婚纱告白第几期
- 玻璃出现在哪个朝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