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导读】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劳动与资本形成了对立的关系 。一方面,资本家在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时,从市场上获得了商品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来实现剩余价值增长[注:在本文中使用的劳动为雇佣劳动者生产价值的劳动[注:以下表述均为笔者分析] 。对于这两种对立关系我们要注意在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资本家要实现剩余价值增长首先得通过市场的作用来实现,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前提条件——工人要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注:此处所说不包含雇佣劳动者);其次,在资本决定剩余价值增长速度的同时,工人只有不断改善自己工作条件,才能使资本家不断地提高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注:此处所说不包含雇佣劳动) 。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市场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市场的作用是主要的经济手段 。在市场的作用下,社会商品可以进行自由流通,不同商品的价格都有了自由的调节机会,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资源 。所以说市场的作用是实现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但是市场的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本是以商品作为等价物,商品价格由生产商品的资本家决定,而价值规律无法被人所认识和了解到,所以生产过程中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分工逐渐细化,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才能完成的项目(注:这些项目包括雇佣劳动者等),这也正是资本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
二、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工人改善自己生产条件)
资本不仅要通过产品价格来获取利润,而且还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产条件 。资本家需要向市场购买劳动力,于是就有了雇佣工人来生产劳动力 。但是,这种对劳动力进行大规模干预、利用人力物力和时间来改善劳动条件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家之所以想要通过雇佣劳动者实现剩余价值增长是有前提的 。
三、资本决定剩余价值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对资本家的行为进行分析:首先,资本家利用商品本身形成了货币 。马克思认为,资本生产了一种不等量的货币[注:以下表述均为笔者分析);另一方面,因为使用了剩余价值(即货币),商品本身才成为货币,也成为价值(即剩余价值) 。既然资本已经决定了将价值生产出来,那么它就必须通过一定比例的商品来使用或者进行再生产来提高商品的价值;反之,如果资本不能用市场上获得的这些剩余价值或者直接通过购买、抵押、转让等方式将这些资本主义剩余转化为货币也就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生产 。因此,“从生产商品到分配财富,是资本主义生产活动过程中最困难、却最重要的阶段”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必须通过市场形成了货币这一“虚拟”形态,而这恰恰又决定了其会产生利润由工人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决定,但是资本家能够继续生产价值吗?在这里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实物 。
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了商品货币交换 。商品货币交换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根据某种交换关系决定使用哪种商品、采用哪种商品的交换方式,而不是一种交换关系 。同时由于剩余价值生产并不是资本家进行的自由贸易行为,所以就不能用市场这一概念来分析这一过程,而是必须回到现实中去,即当资本家通过不断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来改变自己的产品产量时,就意味着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 。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