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水位,洞庭湖水位最新消息

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洞庭湖水位,以及洞庭湖水位最新消息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1、洞庭湖“肾虚弱”之忧,洞庭湖蓄水能力弱化,该如何拯救“长江之肾”?2、三峡水库启用洞庭湖枯水期的水位不是增高而是降低3、关于洞庭湖的资料4、设防、警戒、保证三种水位各是多少米?5、.洞庭湖的水究竟有多深.??洞庭湖“肾虚弱”之忧,洞庭湖蓄水能力弱化,该如何拯救“长江之肾”?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段各大湖泊的防汛压为巨大 。 国际局势多变,对三峡的防护压力要求更高 。 防洪靠堵没多大意义,更重要的是疏通,在鄱阳湖出口的石中山处建闸门、船闸、排水泵站群、鱼道等水利设施,洪期排灌、中水期拦蓄水,中水期实现自流,枯丰期下闸调节,确保鄱阳湖在较高水位,基本不会对回游鱼类产生影响,使湖面保持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洪期可降到2000平方公里 。 洪期若长江水位高于湖面时可以用泵强排水方式向长江排水确保湖内安全 。 必要时已以反调节长江水位 。 枯水期向长江补水200个流量以上 。 以中国的机械实力和财力,两三年即可完成几大湖泊治理,有效提高长江综合防汛能力 。 这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

洞庭湖水位,洞庭湖水位最新消息

文章插图
三峡水库启用洞庭湖枯水期的水位不是增高而是降低1.三峡水库启用前的论证都认为是洞庭湖枯水期水量增加和水位升高
三峡水库建设前和建设期间,对三峡水库运行后考虑到的所有能够发生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论证,其中就有涉及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问题的论证 。
1)蔡述明等[4]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将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枯水期水量将比过去增加,洞庭湖的水位也就相应会增高,表4-12是枯水期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与洞庭湖水位提高的关系,可见其增高相当可观 。 由此将影响湖区地面水向江河的排泄及地下水位的上升,如此将使土壤潜育化程度加剧,受潜育化威胁的土壤将由水库运行前的20.94万km2增加到42.6万km2 。
2)濮培民等[5]通过研究得出每年1~4月三峡水库下泄量增加,当蓄水到175m 时,城陵矶外江水位1月增高0.75m,2月增高1.10m,3月增高0.87m,地下水位也相应增高;并且预计在水库运行20年内,枯水期洞庭湖湖口处长江水位抬高2m 左右,相当于湖口筑起了一条高2m 左右的堤坝,这样势必导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抬升,湖面扩大,从而引起诸如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等生态问题趋于严重 。
表4-12 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使洞庭湖水位增高
3)向万胜[6]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洪湖新滩口长江水位在1~4月份比运行前分别增高0.87m,1.59m,0.82m,0.62m,指出枯水期长江水位的抬高势必影响农田排水和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加重了土壤的潜育化 。
4)谭培伦撰文[7]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10月明显减少,由多年平均天然流量18500m3/s减至10800m3/s,11月、12月与天然流量基本一致,1~3月水库消落,流量加大1000~3000m3/s,4月、5月不固定,一般比天然情况加大 。 因此在枯水期,长江流量的增大就势必导致洞庭湖水位和地下水位的抬高 。
5)聂芳容等[8]《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的“成果综述”中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2月至次年1~3月,水库增泄,低位洲滩和沼泽地提前淹没,影响候鸟食源;同时阻碍了垸田,特别是低位田的自然排水,使地表水聚集,地下水位抬升,加重潜育化和沼泽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