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和燥的差别

燥和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燥是“燥邪”,躁是“火” 。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安从来 。”内经还说;“若以火攻燥,则燥易成土,土易生金 。”因此有“若以火攻燥,则病难遂治 。”之说 。在中医的理论中都把“火”称为虚邪贼风之物,在中医临床上常见的以躁、燥来概括病情的变化 。
1、燥是由火引起
燥邪的病机特点是燥热内盛,邪热炽盛,耗伤津液,使津液受损,燥邪热灼津液,津不化生,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鼻干、咽痛、干咳无痰、口渴咽痛、口舌糜烂、肌肤疮疡肿毒等 。燥邪实邪侵袭所致的口渴属“燥热”之症,属“阴津”不足之证 。中医治疗燥邪之证大多以滋阴降火为法 。具体来说即通过滋阴降火以滋润肌肤,或清热凉血以清热燥邪之阴以防止燥热内盛 。燥邪致热热内盛,其根本原因在于阴、津液的匮乏 。
2、躁是虚火引起
躁为火扰心神,故其病位在肝、脾二脏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运化失常;肝失疏泄调达,情志抑郁则出现躁狂抑郁之象 。躁病初起时为郁热内陷的表现,其症状多表现为胸闷、心烦、喜叹息、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紫暗等 。因其主要症状是虚实夹杂为主,虚实夹杂所引起的病证,临床上常有虚实夹杂 。临床上根据虚火旺盛所致躁病的类型和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最为常用 。
3、躁与燥有区别
燥是虚邪贼风之邪以灼津为特征的病机 。阴虚则气滞、血瘀、痰凝;燥以阴津、水液、津液之伤,或虚实夹杂为特征 。燥热之人烦躁、失眠、心烦、口干舌燥;燥甚则有热盛、热极则烦动、烦躁易怒 。
【躁和燥的差别】4、躁是阴火所致
躁证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常伴有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热证表现 。阴虚火旺,则出现虚实夹杂、上热下寒、阳亢阴亏之象 。阴虚阳亢型咽喉肿痛的病人因阴液不足容易造成口渴、咽干等 。当上火出现时可出现鼻咽干燥、咽痒等症状 。这类病人可以表现为口干舌燥、尿短、盗汗等上火表现 。由于燥热的火容易出现阴虚火旺导致燥热上攻导致阴虚火旺时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 。
5、躁会导致心烦头晕的原因:
躁时心烦,心主火,当心火上炎头目而出现脑干症状;脾气过盛而引起的头晕;血虚而导致的头痛,是肝旺则心神失养和神志不清证 。在躁症中,如心烦烦躁,头晕目眩者也常见;或因忧思伤脾,肝气郁结亦可致心失养神不灵;则可表现为情绪易激动、情志抑郁不安及头晕脑胀等 。情绪失控是躁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情志所伤者,百病乃自去;喜怒之长与之并者,百病亦自去 。”可见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极大,若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则会加重其病 。所以躁症患者在平时要注意调养情志和气机、保持精神愉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