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等级


防爆等级

文章插图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防止爆炸性气体或蒸气泄露到环境中,必须有一个防止爆炸性气体或蒸气泄露到环境中的防爆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891-1997规定,防爆等级分为 I类(I级)、 II类(II级)、 III类(III级) 。不同等级的防爆要求不同 。I类和 II类防爆要求最低, I类最高; II类防爆要求最高, I级最高 。
1.设备爆炸危险
设备爆炸危险,可按设备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类:a.非活动状态 。
2.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就是在爆炸条件下,爆炸区域或范围内物质产生的破坏范围 。爆炸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 。不同类别防爆要求不同,具体如下:I类和 II类防爆要求 I类爆炸范围: I级:150 m; II类:150 m; III类:150 m 。
3.爆炸性气体及其蒸气的爆炸危险性
爆炸危险性是指一定物质的爆炸临界值,一般按其分子的极性和原子的相对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如在一常压、空气中的浓度及温度条件下)可产生相当于其分子和原子所具有杀伤力不同程度的爆炸危险 。I类爆炸危险性(A)是爆炸临界值以内的气体,即爆炸危险;I、 II系列分别是:0、1; I、 II中“i”指临界值,“I”为最高限,“T”指最低限,即 I类和 II类所含物质之不低于Ⅱ系列 。而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气体体积(质量)之大小不同、威力不同,称为爆炸危险性大小差别很大 。对生产场所而言,I0级以上气体不能安全生产; I至 III类可燃气体则允许安全生产 。
4.易燃易爆物质及其防爆措施
易燃易爆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被泄漏出来或自燃发火而引起燃烧或爆炸,主要有煤、油、天然气、汽油、煤油、酒精、甲醇等 。另一类是遇到某些气体或者蒸汽等介质时,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主要有硫化氢、甲硫醚等 。因此,易燃易爆物质具有强烈燃烧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挥发或自燃发火起火 。
5.火灾爆炸危险
【防爆等级】火灾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性等级为 I、 II级 。这种危险等级在企业中存在不少 。根据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不同危险性等级,将火灾爆炸危险分为 I、 II、 III类3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