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现在给大伙详细地分析有关于北京云居寺 , 以及北京云居寺石刻经相关的知识点 , 希望文章内容对大家当下遇到的问题产生一点帮助 , 如果有用别忘了收藏本站 ,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1、云居寺为何被称为“北京敦煌?2、北京云居寺的格局是怎样的?3、北京云居寺有什么历史?寺内有什么特殊的景色?4、现今的北京云居寺的布局是怎样的?5、北京云居寺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云居寺为何被称为“北京敦煌?从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闹市来到了青山环抱香烟缭绕的房山云居寺 。 深吸一口山里的空气 , 笔者立刻后悔为什么今天没把压箱底的麻衣布鞋穿出来 , 还好背了国家地理的帆布袋子 , 也算是应了三分之一的景儿 。
云居寺复建的南塔及周边
云居寺的最绝之处是存有一万多块石刻佛经 。 众所周知的三武一宗灭佛运动 , 第一武第二武以后就开始有人想办法了 , 为了避免佛经被焚毁 , 隋朝大业初年 , 僧人静琬寻遍名山大川最终选择清幽的白带山(因山环白云而得名 , 现名石经山)为篆经藏宝之地 。 篆刻经文在石板上 , 这一刻就是上千年 。 从隋开始 , 历经唐、辽、金、元、明 , 绵延1039年 , 篆经14278块 。 如今 , 这些石经静静地躺在石经山的藏经洞和云居寺的地宫里 。
云居寺本分上寺下寺 , 上寺由九个藏经洞和最初的殿宇僧舍组成 , 位于海拔450米的石经山上 。 后寺庙毁 , 只剩遗址和藏经洞 。
石经山 , 也叫莎题山 , 因山上长满莎题草而得名 , 山中开凿九洞 , 上下两层 , 总计储藏经板4978块 。 其中 , 雷音洞(又称华严洞)是静琬大师率人亲开 , 洞顶有巨石为檐 , 洞内四根八角石柱雕刻1086尊佛像 , 四壁嵌146块隋唐刻制的石经板 。 洞门额楣上有静琬于唐代贞观二年和八年两次刻经题记 , 记载了静琬亲手篆刻《华严经》和《大涅??经》的事情 。
雷音洞和洞里的千佛柱
千佛柱局部
雷音洞和洞里的石经板
藏经洞大门之一
我们现在去的云居寺 , 是以前的下寺 , 寺院中五大院落六进殿宇 , 香火鼎盛 。 寺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存放辽金时期石经的地宫了 。 这个地宫所在地就是原来存经的地穴 , 是1957年时根据《石经寺释迦牟佛舍利塔记》中“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记载而发现 。
地宫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神秘并可以发挥想像力的 。 笔者整发净衣 , 惴惴地顺着地宫拾级而下?
下到地宫左右观望 , 并没有发现踩着鬼的金刚在里面 , 看过以后笔者得知 , 地宫是在藏经原址建成 , 有辽金时期石刻经10082块 。
除石经之外 , 云居寺负盛名的就是唐、辽时期的十余座佛塔了 。 四座小唐塔和北塔位于寺庙北侧 , 北塔是八角形11层密檐式辽代砖塔(有说唐塔辽修复) , 塔身下部有176块佛偈(音记)砖 。
雾中北塔 , 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 , 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 , 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
北塔仿木制结构的斗拱和浮雕 , 好健壮的力士!
笔者先给各位科普一下佛偈砖的概念:佛偈是佛经中的颂词和名言警句 , 这176块砖上刻有“诸法因缘生 , 我说是因缘 , 因缘尽固灭 , 我作如是说”的偈语 , 出自《造塔功德经》 , 讲的是佛教中有关缘起的教义 。 1989年北塔修复 , 距塔身一米处的佛偈砖脱落残缺 , 周遭地区却无法生产出相同的砖来 。 施工人员正愁眉不展之际 ,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距北塔东北10米的施工灰坑注水以后一夜之间全部流失 , 后来工作人员巡迹追挖 , 在距离北塔不足两米的小唐塔附近发现了建塔时就已埋藏的177块辽代佛偈砖 , 用去了176块后 , 还剩一块 。 还有更巧的事情吗?笔者慨叹:万事有因果 , 莫做亏心事啊!
- 薛佳凝男友「薛佳凝男友都有谁」
- 白桦林歌词「白桦林歌词表达的意思」
- 钓鱼岛渔船「钓鱼岛号船」
- 杨彩旗身高「杨彩旗身高体重」
- 女民兵方队「2009年女民兵方队」
- 最牛吊瓶班「对吊瓶班的看法」
- 周慧敏结婚「周慧敏结婚没有?」
- 没时间歌词「有时间没有钱,有了钱没时间歌词」
- 泥娃娃面膜「泥娃娃面膜敷多久」
- 敢为爱情死「爱情是敢爱又敢离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