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众图书馆集锦:阅读,原来也能更有仪式感


世界小众图书馆集锦:阅读,原来也能更有仪式感


文章图片


世界小众图书馆集锦:阅读,原来也能更有仪式感


文章图片



文·冯祎
提起图书馆 , 总会蹦出赫尔博斯那句“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从五六千年前人类创造文字 , 到为保留一个文明 , 而建造起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 随着时代发展 , 图书馆早已从带有皇家或私人属性的档案机构 , 演变成了拥有无限容量的公共大脑 , 在它面前 , 知识平等 , 人自然也实现了去阶级化 。
4月23日 , 又一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了 , 开始有仪式感的阅读吧 。
从私人御用到公共设施作为地中海沿岸最大港口 , 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十字路口 , 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皇家珠宝博物馆、亚历山大大学商学院、蒙塔扎宫花园等重要的文化地标沿着蜿蜒的海岸线依次排开 。 在这些难掩罗马风格痕迹的建筑中 , 一只略微倾斜的巨型“餐碟”成为了视觉中心 , 俯瞰着地中海 , 与欧洲文明遥遥相望 。 它正是新亚历山大图书馆 。 建筑师意在用圆形布局使人感知“知识是无限循环的” , 无论多少人能真切地领会其意 , 都无法忽视这座建筑本身 , 以及它承载的文化内核所带来的极强存在感 。
之所以称为“新” , 是因为原亚历山大港图书馆 , 在世界图书馆历史上 , 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 公元前3世纪 ,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西方世界后 , 在尼罗河口建立了亚历山大城 , 随后这座图书馆于公元前259年落成 。 它以“收集全世界的书”为己任 , 也确实曾是中世纪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 最多时藏书达50万-70万卷 , 并奠定了现代历法基础 。 在后来的三场浩劫和焚书灾难发生之前 , 这座图书馆一直享有“世界智慧之源”的美名 。 最后一次焚烧发生在公元640年 , 它从历史上被彻底抹去了 。
新亚历山大图书馆历经28年孕育、7年兴建 , 在2002年落成 。 这座被称为“全球最美图书馆”的图书馆之侧 , 正是古图书馆传说中的遗址 , 新馆主阅读室面积70000平方米 , 藏书逾800万册 , 设施十分先进 , 主阅读室大楼幕墙高达32米 , 直径160米 , 呈日晷状 , 墙身为漂亮的灰色花岗岩 , 外墙装饰图案 , 是120种珍贵古手写稿的放大件 。 馆内的藏书还有古本《可兰经》、后世仿制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卷和法老棺值得一看 。
若要追溯 , 亚历山大图书馆并非最早的图书馆 。
约公元前3000年 , 楔形文字产生 , 泥版文书出现 。 位于现伊拉克境内的Nippur寺庙中存在大量泥版文书 , 虽有争议 , 但从时间线上 , 的确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之一;几乎同一时间 , 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 这也是古文明遗址中发现最早、图书种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 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就藏在这里 , 图书馆遗址是英国考古学家莱尔德用一把铁锹意外发现的;随后 , 古埃及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底比斯建造了“神圣图书馆”;公元前5世纪 , 一些希腊学者和作家开始创办私人图书馆 。
如果说这些图书馆还都未脱离皇家或宗教属性 , 在亚历山大图书馆之后 , 古罗马最大的图书馆乌尔皮亚图书馆、收集了大量基督教文献的耶路撒冷基督教图书馆、藏书丰富的君士坦丁堡帝国图书馆、突破常规的梵蒂冈图书馆、法国皇家图书馆、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德国格丁根大学图书馆、由3所私人图书馆合并而成的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陆续建立 , 让“图书馆”开始了去私有化的进程 , 真正成为公共设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