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山-重阳节登山活动( 三 )


190赞·5,606浏览2017-12-16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 , 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明《五杂咀》认为 , 重阳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 , 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 。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 , 要前往山上游玩 , 以避灾祸 。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 , 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 古代认为“九为老阳 , 阳极必变” , 九月九日 , 月、日均为老阳之数 , 不吉利 。 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 , 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 。 说法二:重阳时节 , 秋收已经完毕 , 农事相对比较空闲 。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 , 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 。 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 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 。 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 , 起点提倡作用 , 正像春天宜于植树 , 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 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 , 气温凉爽 , 适宜于登高望远 。
10赞·129浏览2016-10-14
重阳节登高是什么意思?
34赞·11,884浏览2019-12-11
古代重阳节登高的起源是什么?
据说在东汉时 , 燕赵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 , 他早年父母双全 , 后来娶了妻子 , 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 。 不过父母、妻子和孩子再加上他 , 也是一大家子的人 , 这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 , 因此生活过得非常的拮据 。 桓景的日子虽然不算好 , 但无灾无难的时候 , 一家子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 谁知不幸的事儿很快就来了 。 这一年 ,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 , 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 。 很快 , 桓景的妻子也染了病 , 整日躺在床上 , 不能动弹 。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 , 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 , 他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 他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 桓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 , 决心去拜师学本领 , 想要战瘟魔 , 救活妻子 , 同时也可以为民除害 。 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 桓景便请求邻居帮忙照顾他的妻子孩子 , 自己则收拾行装 , 起程进山拜师学艺去了 。 桓景到了东南山中 , 费长房收下了桓景 , 还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 。 桓景每日早起晚睡 , 披星戴月 , 不分昼夜地练起武来 。 转眼又是一年 , 那天 , 桓景正在练剑 , 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 , 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 。 你可以回乡为民除害了 , 不过我要给你茱萸叶子一包 , 菊花酒一瓶 , 你把这些给你的家乡父老们 , 让他们登高避祸 。 ” 桓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那天 , 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 桓景把茱萸叶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片 , 并告诉乡亲们要随身带着茱萸叶子 , 瘟魔就不敢近身了 。 桓景又把菊花酒倒了出来 , 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 , 因为师父告诉他 , 人若是喝了菊花酒 , 就不会再被染上瘟疫了 。 等桓景把乡亲们和家人都安排好 , 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 , 独坐在屋内等着瘟魔来时与他交战 。 不一会儿 , 只听汝河怒吼 , 怪风旋起 ,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 。 他穿过村庄 , 走千家串万户却也不见一个人 。 瘟魔觉得很是奇怪 , 他抬起头却望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 瘟魔很生气 , 他大吼一声窜到山下 , 只觉得菊花酒味很是刺鼻 , 还有茱萸叶子让他无法忍受 。 瘟魔不敢近前登高了 , 他就回身向村里走去 。 没多久 , 瘟魔见到一个人正在家里端坐着 , 好像是在故意挑衅自己 。 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 , 他急忙舞剑迎战 。 因为桓景学得武艺 , 斗了几个回合之后 , 瘟魔战不过他 , 便拔腿就跑 。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 , 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 , 最终将瘟魔扎倒在了地上 。 此后 , 汝河两岸的百姓 , 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 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和桓景剑刺瘟魔的事 , 父传子 , 子传孙 , 一直传了下去 。 从那时起 , 人们就开始过起了重阳节 , 同时也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 这是我国汉代道教关于重阳登高的一个神话故事 , 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的 , 原文是这样的: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 长房谓曰:“九月初九汝家中当有灾 , 宜急去 , 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 , 登高饮菊花酒 , 此祸可除 。 ”景如言 , 齐家登高 。 夕还 , 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 ”今世人初九登高饮酒 , 妇人带茱萸囊 , 盖始于此 。 在我国古代 , 九月初九重阳节时 , 人们登高、野宴、佩戴茱萸 , 历代相沿最后成为习俗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 在这一天 , 人们登高望远 , 思念亲人 。 正如王维在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 原来 ,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 , 农历九月初九 , 两九相重 , 都是阳数 , 因此人们就称这一天为“重阳” 。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 就是登高 。 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 , 没有统一的规定 , 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 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长安九月初九时 , 人们登高游玩观景的记载 。 在晋代时 , 据史书《晋书》中《孟嘉传》中的记载 , 九月重阳这天 , 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 , 孟嘉观赏山景 , 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 。 桓温叫人作文笑他 , 他也不示弱 , 作文答辩 , 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 如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方·月令》中 , 就有这样的记载:重阳日 , 必以看酒登高远眺 , 为时宴之游赏 , 以畅秋志 。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 , 即醉而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